轉(zhuǎn)過彎來的弋謙馬上開始重新設(shè)計版面,為了保證能夠承載更多的廣告,弋謙將中縫故意多留出一些。第一批的廣告位基本都是空的,只有朱瞻基為‘全聚德’烤鴨店與‘保潔日化’投入了廣告宣傳。為此每家向邸報支付了一千兩廣告費,邸報將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每天都要在中縫上為兩家店鋪進行推廣宣傳。
朱瞻基特意強調(diào),所有有意愿投放廣告的商家,一次性的廣告費用不能低于一千兩白銀。我們的廣告位寧愿空置,也不能賤賣。
相比朱瞻基的信心滿滿,弋謙心中一點底都沒有。還沒豆腐塊兒大的一小塊兒地方,寫上幾個字就跟人家要一千兩銀子,怎么聽著都不靠譜。
在忐忑的心情下,第一版邸報發(fā)行出去,按照朱瞻基的吩咐,印制好的報紙運至大明門外,分發(fā)給招募好的報童手里。
第一次印刷弋謙考慮到行在百姓未必接受,只印刷了一萬份。上百報童分好地盤,每人領(lǐng)取十份,每份五文錢。
賣完之后,將所得上交之后,再來領(lǐng)取下一個十份,每十份報童可獲得三文錢的報酬,賣的多就掙的多。這些報童都是身世清白的良家子,應(yīng)募報童都要由左鄰右舍具保。
這年頭窮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xué),讀不起書,半大小子活干不了多少,飯可一點都不少吃。俗話說的好,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有這樣一個不用費多大力氣,只要沿街跑跑腿賣掉了報紙就能掙到錢,賣不掉把報紙還回去就好。頂多就白費點力氣,又不損失什么。
一百報童很容易就招募完成,很快大街上就響起了報童們的叫賣聲“賣報了、賣報了,五文錢一份兒,新出的邸報發(fā)售了啊!”
報童們清脆的叫聲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一些有點見識的人對于報童的叫賣嗤之以鼻,這些混小子可真敢喊,邸報那是朝廷給官老爺看的,豈是能夠隨便賣的。
一般的老百姓連邸報聽都沒有聽說過,更別提花五文錢買幾張廢紙了。不過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有人忍不住好奇心,叫住報童從懷里掏出五文錢,買上一份報紙。
本來是以獵奇的態(tài)度買上一份,看看上面到底寫的是什么東西。可是一眼看到上面的文字之后,眼睛就再也離不開紙面。
只見頭版頭條上用粗字體寫著大明皇帝詔曰“宣德元年起,大政交于內(nèi)閣,一切土地民政事宜皆由內(nèi)閣諸臣處置。”
下面寫著詳細(xì)的內(nèi)容,這是妥妥的第一手消息啊,皇帝怎么就把大政拱手讓給了文臣了呢?買到報紙的人想不明白。旁邊的路人湊過來想要看報紙上的內(nèi)容,買了報紙的人趕緊將報紙卷了起來,急匆匆的走了。
沒有看到報紙的路人,心中如百爪撓心一般,這邸報上到底寫的是什么啊?想要知道報紙上到底寫的什么的誘惑終于戰(zhàn)勝了花掉五文錢的肉疼,報童手里的十份報紙很快就全部賣完。
得到五十文永樂通寶的報童一溜小跑趕到大明門,將四十七文交給通政司駐守在這里的小吏手里。再次領(lǐng)上十份報紙一路奔跑著趕去自己所負(fù)責(zé)的街區(qū),再次叫賣起來。
第二次的報紙售賣的更加痛快,報童剛剛來到他所負(fù)責(zé)的街區(qū),就被等待買報紙的人圍住。十份報紙轉(zhuǎn)個身的工夫就銷售一空,報童再次返回大明門領(lǐng)取報紙。
一萬份報紙在中午不到,就已經(jīng)銷售一空。弋謙請示朱瞻基是否加印,朱瞻基搖搖頭說道“今天是第一天售賣,并不是報紙真正的銷售水平,有很大一部分人購買都是出于獵奇心理。就以這一萬份的份額銷售,連續(xù)十天如果還是供不應(yīng)求,那就再加印五千份。”
“是!陛下!以目前一萬份的銷售額,刨除成本之外,還能有一些微利。若是還能再加銷售五千份,那利潤就會更高一些。
這還只是報紙的銷售收入,若是再有廣告的收入,這報紙還真是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