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鄭和如何帶領海軍學員如何在沈家門軍港建設學校,修建營房。單說十萬兩黃金與二百名倭寇頭目在過年之前押解到了北平行在。
對于十萬兩黃金的剿匪所得,朱瞻基毫不意外,能夠出海走私的大明商人哪一個不是身家千萬,這些海盜一年只要搶上一回,就夠吃上一年。
海盜會將搶掠的物資運到倭國的種子島,如今的倭國正是戰國時代,全國都打成了一鍋粥。無論是海盜還是商人都不敢登上倭國本島,擔心被打急眼了的倭國大名給強搶了。
長崎外海的種子島就成了各個大名與商人交易的場所。倭國又盛產金銀,只要大明的貨物運到,有多少都不愁賣。
讓朱瞻基感興趣的是這些被俘虜的倭寇,這些年兇名赫赫的倭寇可沒少給大明沿海地區造成困擾。不知從洪武到永樂幾代帝王是出于效費比的原因,還是純粹的不重視海疆,總之就是沒有成建制的派兵去將沿海的島嶼梳理一遍,將海盜的生存土壤打掉。
要說這些海盜能打得過正規軍那是胡扯,無非是清繳這些海盜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與成果不成正比。
這就是封建軍隊的特點,無論戰場繳獲多少,基本都不會落到朝廷手里,而是被軍頭與士卒分掉。朝廷出錢出力卻得不到任何的好處,當然是不愿意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如今朱瞻基卻不同,他是知道海盜的富有,同時派出只忠于皇帝的監軍,用于監管繳獲的分配,以及制定合理的繳獲分配制度。讓不出戰負責后勤的官兵也會有獎勵分配下來,這些負責后勤的官兵當然不愿意前線的士兵將銀錢獨吞了。
他們就成了監軍的忠實盟友,幫著監軍監督任何想要貪腐之人,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錢拱手讓給了別人。當然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這分配必須要公平,不然很快就會出現矛盾,以及眾多的投機分子。
當然再公平的分配制度也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制約,沒有軍法的制約和相互的制衡,以人性的貪婪,再多的繳獲也能被瓜分干凈。
只有增加犯罪的成本,同時提高福利待遇,雙管齊下之下才能有效的壓制人性中貪欲。
俘虜的倭寇并沒有全部送來北平行在,一些普通的倭寇朱瞻基直接下旨就地斬殺,這些無惡不作的倭寇如此痛快的死去在朱瞻基看來都是對他們最大的仁慈。
幾百倭寇頭目押解到行在之后,在大街上游街示眾三天后,直接將人拉到菜市口,全部在百姓的圍觀中斬殺。
朱瞻基命人將這些倭寇的人頭用石灰腌制起來,暫時存放好,說不定哪天他想干涉倭國的時候,這些人頭就是最好的理由。
行刑當天朱瞻基也去現場看了一次大規模的砍頭現場。二百名倭寇同時斬殺,脖頸中噴出的鮮血讓菜市口血流成河。
圍觀的百姓似乎見慣了菜市口大規??愁^,對著場內的倭寇指指點點。他們離著海邊遙遠,這輩子都有可能到不了海邊,倭寇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個茶余飯后談論的消遣。
甚至還有人對倭寇的發型發表評論“果然是蠻夷,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這些蠻夷竟然髡發,簡直就是不孝之極?!?
這個時代的百姓對于死亡的忍受程度,遠不是后世百姓能夠比擬。生活條件的惡劣,醫療水平的低下。嬰幼兒的夭折率高的嚇人,游方郎中治死人只能怪自己命該如此,沒有人敢怨恨郎中的診治。
一場殺人的活動不但沒有引起行在百姓的恐慌,反而成了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
眼看著年關將至,朱瞻基將麾下的親近之臣聚集在‘全聚德’,人員包括房山的唐三任、戶部的程蘆山、制造局的吳四福、‘保潔日化’的郭宜林以及全聚德的掌柜李擎。
錦衣衛的全旭、東廠的范安、御馬監太監海壽以及兵仗局太監亦失哈。
勛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