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棉布的細密問題更多的是紡紗問題,要想棉布細密首先就要紡出細紗來,有了細紗才能織出細布。
紡織業的重點在于紡,這也是西方珍妮紡紗機出現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原因。
什么時候能有合格的棉布出來,朱瞻基并不是太過著急,他更希望大明的工業基礎能夠扎扎實實的推進,而不是不切實際的提升。
為了更好的利用青樓女子這個資源,朱瞻基交待全旭調查大城之中的青樓有多少這樣過氣的女子,在錦衣衛專門成立一個贖買青樓女子的部門,專門負責天下所有過氣妓女的贖買。
這些識字的女子比起那些識字的讀書人要好用的多,她們可不會跟皇帝講什么與民爭利這樣無聊的話,皇帝將她們救出苦海,給了她們一個自食其力的機會,她們心中肯定是心存感激,成為皇帝的死忠。
無論做什么事都離不開錢糧的支撐,現在朱瞻基除了國庫撥給皇宮的一部分錢糧之外,所有的收入都在自己的兩家買賣手里。
為了給大家吃一個定心丸,也為了知曉自己的家底有多少,朱瞻基看向李擎問道“李掌柜,這過去的一年全聚德的收入如何?”
“回陛下,由于一些食客的建議,他們從西城來到東城吃一頓烤鴨實在是不太方便,建議我們在西城再開一家店鋪,為了方便食客就餐的需要,‘全聚德’在今年又在西城開了一家分店。
兩家店鋪扣除成本之后,純利在五十萬兩左右,其中有二十萬兩是新店貢獻的利潤。臣計劃明年將在通州與保定府再開兩家分店,屆時我們的收益將會再上一個臺階。”
“做的不錯,兩家店鋪的利潤就趕上了一個大府的歲入,可見工商業之利潤的豐厚之處。不過這么高的利潤可有納稅?”
“回陛下,順天府與大興縣都知道這是陛下的產業,無人敢來收稅,臣這里沒有交一文錢的稅。”
“你們聽聽,這么大一家飯店,養著幾百口的人,竟然不用交一文錢的稅,整個行在‘全聚德’不是特例吧,別的貴人家里的店鋪是不是也是如此,不用繳納一文錢的稅?”
一眾勛貴武臣都低下了頭,他們的家中哪個沒有買賣在街上,誰都沒有交過稅,也沒人敢來收他們的稅。
看樣子皇帝以后是真要收他們的稅了,躲是躲不過了,還不如大方一點在皇帝那里留個好印象,爭取將國內的損失在海外貿易中撈回來。
眾人紛紛表示愿意交稅,不能因為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耽誤了陛下的大事。
朱瞻基知道若不是自己先給了他們足夠的好處,這些人怎么可能輕易的妥協。不過朱瞻基繼續將眼光看向郭宜林問道“你們那里也是一樣嗎?”
“回陛下,是的!剛開始是有小吏前來征稅,臣問他們要征稅的憑證,胥吏不但不給憑證,還嚇唬臣若是不交稅就讓臣站枷籠示眾,卻只字不提征稅憑證之事。
臣懷疑他們就算是征到稅也不一定會上交朝廷,而是會假朝廷名義以肥自身。
臣不愿意這錢交的不明不白,便告訴他們這是宮中的產業,這些小吏當時就嚇傻了,從此再沒有來征過稅。”
“既然你們不用交稅,那這一年的利潤可不少吧?”
“一年利潤至少百萬兩,而且用人很少,整個‘保潔日化’上下不到五十人。”
眾人都知道皇帝弄出來的香皂與雪花膏是暴利產業,卻還是沒想到竟然有如此高的利潤。
這么一家作坊的利潤能趕上一個小省的稅收,這簡直就是富可敵國啊!
朱瞻基卻對奢侈品的利潤心知肚明,不過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奢侈品并不會給國家帶來多少好處。相反還會成為腐敗的溫床。
“諸位覺得朕的這兩家產業,哪家更好一些?”朱瞻基問道。
眾人第一反應當然是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