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看著眼前這個向他行禮的年輕人,一把將他扶起來說道“快起來,朕就喜歡你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給朕說說你在忙什么呢?”
“回陛下,微臣在設計一個鋸木料的機械,微臣的構想中,有了這個物件工匠鋸木的效率能提高一倍不止,而且還比原來省力。
微臣受削圓機械的啟發,想把鋸條做成圓形,把鋸條固定在平臺上,并且設計成能夠升降的模式,根據木料的大小進行調節。”黎叔林似乎早就知道皇帝會來,話說的四平八穩,條理清晰。
“想法很大膽,朕看這想法能成,不過看你的設計只是把直線運動變成了圓周運動。并沒有省多少力,不知你聽沒聽說齒輪這種工件?”
“陛下是說車軸上與車輪連接處的齒牙嗎?”
“朕不太清楚這車軸上的齒牙是什么樣的,不過朕說的齒輪是這樣的,和你準備制作的圓形鋸條有相似之處,不過鋸條是齒牙是斜線布置,而齒輪的齒牙是對稱的三角形。”
說著朱瞻基拿起黎叔林用過的炭筆,在紙上畫了一個齒輪的草圖,繼續說道“就是這個樣子的,朕聽說大小不同的齒輪組合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加鋸木的力道。”
黎叔林看著朱瞻基畫出的草圖,心中震驚無比,都說皇帝對工學之道有著高深的造詣,沒想到竟是如此之高。
他黎叔林可不是那些除了之乎者也,什么不懂的大頭巾,只憑著皇帝陛下畫的這個草圖,他的心里就已經有好幾種組合的方案。
這齒輪省力的原理說穿了就是一個變種的杠桿原理,把直線運動的杠桿變成了圓周運動的圓形,發力的齒輪越小,受力的齒輪越大,就越省力。
通過組合齒輪甚至能算出來發力的齒輪轉一圈,傳遞到鋸條上的時候轉多少,通過不同齒輪的組合調節鋸條的轉速。
不過這齒輪需要好鋼制造,不然用不了幾天就得報廢了。
“陛下,這齒輪雖好,不過卻需要好鋼,現在好鋼連兵器都不夠用,哪里還有多余的鋼供微臣試驗。”
“好鋼不是問題,朕可以給你特批一千斤好鋼用作齒輪的試驗,不要怕失敗,只要路子是對的總有成功的一天。你做實驗也需要好的鐵匠,回頭讓亦失哈調幾個手藝精湛的鐵匠跟著你一起做事。
朕有一個要求,你要把每天的實驗數據整理好,編纂成冊,這些經驗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為了后來人不再走彎路,做好記錄就是必須要做的事。”
“臣明白!只有做好記錄才能保證技術不會失傳,不過臣建議陛下立法保護技術擁有人,工匠們發明出的技術那是人家工匠的心血,不能白白的便宜了使用技術之人。
工匠們沒有利益誰愿意把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術貢獻出來,只有讓工匠看到獻出技術比捂在手中獲得的好處更多,工匠們才會心甘情愿的把技術貢獻出來。”
“叔林所說與朕所想不謀而合,前些時日令尊也在朕面前說起過這事,以后朕會成立一個專門管理技術的部門,每個人的專屬技術都會受到保護,朕把這個專屬技術稱之為專利,管理專利的部門就叫專利局。
任何使用專利技術的集體和個人,都要得到專利持有人的授權。并且要付給專利持有人一筆專利費用,視技術的重要性給予相應的費用。”
“陛下這個辦法好,不過為了防止有人濫竽充數,拿一些毫無用處的東西來注冊專利,或者以權謀私不給真正擁有技術之人辦理專利證明,每一個申請專利的個人或者集體,都要經過一個專業的評估團隊的評估。證明這項專利確實真實有效,并且能夠應用到生產生活當中。
這些評估人員由整個大明技術最過硬的老工匠和工部對技術了解透徹的官員組成,每一項專利的評估他們都要實名投票,并且做出保證他們將與這些被評估的專利會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