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不管天下文官是怎么想的,他就是想要給文官們一點壓力,這只是開始而已,以后只要抓住機會他就會設置各種制度用來規范官員的行止。
總有一天要把懶政惰政的官員全部清除干凈,同時還要改變大明的選官方式,科舉本身是一條非常優秀的選官制度,最大的問題不在科舉本身,而在于把科舉出身的官員地位定的太高了。
一個新科進士什么經驗沒有就敢派往各地去做一縣之長,沒有任何施政經驗的進士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到了地方上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
看不懂錢糧賬冊,聽不懂地方施政。想要讓縣衙正常運轉,只能與地方上吏員豪強妥協,相互沆瀣一氣。最后受到損失的是黔首百姓與朝廷。百姓承擔了豪強轉嫁給他們的賦稅,朝廷因為百姓承擔不起重稅紛紛破產,使得朝廷的稅收越來越少。
想要改變如今的現狀,讀書人優待必須要取消,只有取消了士紳優待才能擴大官員規模,不然官員一多,天下的土地全成了不用納稅的土地,朝廷拿什么來運轉?
同時官吏一體改革必不可少,未來的科舉官員要從最低級的官員做起。從最基礎的鄉村一級官員,一步步升上來,等到了縣一級官員的時候,基本上一些庸碌無為之人已經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
只有從底層一步步升遷上來的官員,才能在施政中游刃有余,胥吏的那點伎倆都是他親眼目睹過的。
這樣的改革勢必要觸動現在科舉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會認為這優待是朝廷給的,而是認為這是他們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若是取消優待那就是從他們的身上挖肉,不跳腳急眼那才怪了。
這樣的改革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實現的了的,未來還很長,朱瞻基有自信,只要自己保養好身體,絕對不會在位十年就去見永樂大帝。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各地年底總結的奏疏雪片般從通政司遞進乾清宮,這些奏疏朱瞻基大多都在司禮監的挑選下發到內閣處理,只有一些重要的軍國大事,才會留在自己的書案上等待自己處理。
從明年開始除了房山、臨清、上海這樣關系到大明未來改革的試驗地的奏疏之外,其他所有民政奏疏全部交于內閣處理。
在眾多的奏疏中,朱瞻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奏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封奏疏雖然走的是朝廷的公文驛遞,但是卻是一封私信。
寫信人是臨清巡檢司巡檢王仲義,朱瞻基看著信封上寫著歪歪扭扭的‘皇帝親啟’四個字,心中莫名的感到一陣親切。
能夠以這么丑的字給自己寫信,就說明王仲義這封信沒有經他人之手,是自己一筆一劃寫的。這份兒心意足以讓朱瞻基感動。
檢驗了一下封口的火漆,沒有被拆開的痕跡。打開信封,抽出信紙,朱瞻基仔細閱讀起來,之所以要仔細不是因為王仲義的信寫的深奧,而是因為滿篇都是錯別字,朱瞻基需要聯系上下文仔細琢磨才能明白上下的意思。
吾皇萬歲
“臣臨清巡檢王仲義給您問好,四月與您分別已經七月有余,臣在臨清巡檢司待得很不自在,每天都有人來給臣送禮,臣都收下了,這些錢臣全都收起來并且全部都記錄在冊。
臣知道比(陛)下現在到處都在用錢,這些錢就當那些人是孝敬您的,臣暫時替您保管著。
這些人給臣送禮就是想要讓臣在他們的船過臨清鈔關的時候能夠不交稅就讓臣放他們過去,可是他們就是不明白,臣怎么可能會放他們過去呢!
他們看似給臣送禮臣得了好處,他們也不用交稅了,兩邊都得了好處,不過就是讓比下您受點損失,您家大業大也不在乎這點損失。
可是他們就是不明白,若是人人都這么干,朝廷還能收到稅嗎?朝廷收不上稅,就沒有錢給我們當兵的發軍餉,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