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商鋪不管大小,都收到了稅務局的一張通知單,限收到通知之日起商戶持有效證件戶帖),十天之內前往正陽門外新成立的稅務局工商管理所領取工商營業執照。
十天之后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商鋪將被視為無證經營,稅務局將對無證經營的商鋪進行查封并按照工商管理法處以罰款。罰款金額根據商家經營規模處以月營業額的十分之二,只有繳納罰款并辦理了營業執照之后才能重新營業。
通知單一出,立刻成了京城上下熱議的話題,什么時候開個買賣還得去辦個執照。這稅務局管的也太寬了吧,老子就不去辦,看你能拿老子怎么樣?
人對陌生不理解的事物本能的都是排斥,不管這個事情的本身是好是壞。麗正門(正陽門,前文出現一個,正陽門是后來改名的)外有一個小吃鋪子,開鋪子的是一對夫妻,男子名叫杜三環,是營建北平城的時候從南方流落到北平府,由于沒有別的營生可干,正好南方流行油炸檜,男子便在這城外搭了一個鋪子做起了油炸檜的小生意。
后來覺得單賣一種吃食有些單調,又配上了現磨豆漿搭配著售賣,沒想到這么一搭配竟然搭配出一種經典的吃食組合,北方人對岳飛并沒有多少感情,也對秦檜沒有多少痛恨之心。因油炸檜是長條形狀,北平百姓覺得這油炸檜叫的拗口,就改稱為油條。
這豆漿油條的組合深受北平百姓的喜愛,杜三環的小吃鋪子生意越來越紅火。他一個人又要制作油條,又要招呼客人,實在有些顧不過來,本想著雇請一個伙計幫忙做事,這個時候當地的一家人看上了這個勤勞肯干的后生,將自己的獨生女兒許配給了杜三環。
雖然不是招贅,成為贅婿,但是岳父與他約定,他們兩口子生下的孩子要過繼給岳父家一個當孫子,為岳父家承繼香火。
杜三環想都沒想就應承下來,像他這樣流落到北方,家人早已失散,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有岳家的幫襯以后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小杜如今已經變成了老杜,原本的茅草棚子如今已經成了青磚黛瓦的門面。岳父母也已經故去,一家人現在依靠著這個豆漿油條的鋪子過活。
從前的時候,雖然明面上的稅不多,可是官府的各種攤派,青皮混混的各種索要,每月這些打點花銷出去,留給自家花銷的也剩不下許多。
然而今年開年之后,一切變得不一樣了,以往來要錢的衙役不見了,索要錢財的青皮混混也不見了。老杜一家人開開心心的掙了一個多月沒有人打擾的錢,這樣的日子老杜不但沒有高興,而且還過的提心吊膽。
生怕有一天官府會連本帶利一起要走,直到有一天稅務局的官差送來一張通知單,送通知單的官差擔心老杜不識字,特意將通知單上的內容念給老杜聽。
老杜認真的聽完官差念的通知單上的內容,問道“差爺!這個工商管理所在什么地方啊?”
“進了麗正門左轉不遠就到了,門前懸著很大的牌匾。”
官差走后,老杜拿著通知單對老伴說道“屋里的,這不收稅的日子終究還是過去了,咱一個小老百姓,抗不了王法,回頭我就去把這個勞什子的營業執照給辦了去。”
“當家的,奴家也不懂這些,你就看著辦吧!”
老杜心想,這官府的事還是宜早不宜遲,還是早點去把這事辦了的好。這個勞什子的執照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這官府估計是沒錢了,這是變著法的想從老百姓手里搜刮呢!
收到通知單的第二天,老杜早早的就進了城門,在城門處交了五文錢的城門稅后,老杜順著麗正門長長的門洞,進了京城,沿著官道一直向北就是皇城的大明門。皇城內是不允許普通百姓出入的,里面住的都是高官顯宦,以及朝廷的部寺官廨。
為了方便百姓辦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