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民族對于海洋有著天生的畏懼,所以華夏航海者歷來都集中在沿海地區。
眾武臣雖然知道鄭和六下西洋并未遇到什么大的危險,可是對未知的恐懼還是讓他們對大海心生畏懼。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千次安全回來,一次傾覆就徹底玩兒完。看著大家躊躇不前的樣子,朱瞻基也知道這觀念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
“眾位愛卿沒坐過海船,朕坐過,其實除了有些暈船之外,朕沒有感到有什么不適。沿海航行即使遇到大的風浪,只要快速靠岸就好。
即使不慎落水也會有海軍將士將人打撈上來,比陸地上行軍還要輕松,至少士兵不用靠著一雙腳板走到安南。這樣士兵們能夠很好的保存體力,下船之后不用休整就能投入戰斗。”
“陛下!臣請命領兵平叛,只要糧草后勤不斷,臣保證一年之內平定安南!”張輔起身請命。
“好!英國公對安南熟悉,是最適合的領兵人選,朕任命你為總兵安南軍事,領京營兵五萬精銳,全權負責安南平叛。”
“臣領旨!”
“英國公還缺一個副將,你們誰愿意輔助英國公平叛?”
“臣一直是英國公的副將,也自知沒有獨立領兵的本事,還是讓臣給英國公做副將吧!”成國公朱勇起身表態。
這人別看外表粗魯不堪,胸無大志,可是內心可精明著呢。人家這是找準了定位,跟著張輔有功勞肯定能分潤一些給他,有過張輔也能抗掉大半。
他朱家已經是世襲罔替的公爵,功勞再大又有什么用?若不是為了海外分封之事,朱勇都不想冒這個頭。
“成國公忠心可嘉,朕準了!”
三言兩語就把平叛的主帥定了下來,知道內情之人都明白這是已經內定好的人選,根本不需要商議,無非是走個過場。
兵部尚書張本聽著皇帝三言兩語就定下了平叛的注水,不由皺著眉頭拱手說道“臣有話講!”
“本兵請講!”
“陛下打算越過兵部直接調兵嗎?”
朱瞻基尷尬一笑,這才想起兵部雖然是文官管著,可是還管著調兵權呢,兵部如今被朱瞻基剝奪的只剩下兩項權力,一項就是至關重要的調兵權,另一項是戰功核查的權力。
其余的如武官升遷罷黜都歸到了各個總部,原則上各級武官的升遷罷黜都要經過朱瞻基的批準,不過朱瞻基只能把關高級軍官的任用,千戶以下的軍官基本上由六總部組成的五軍都督府負責。
“調兵必須經過兵部同意,沒有兵部的聯署,朕也不能隨意調兵,這是鐵律,朕怎么可能違反。”朱瞻基知道張本是個堅持原則之人,而且潔身自好,是被太宗盛贊過的清官。
對于張本朱瞻基還是尊重的,不過這老爺子身體不好,本來都打算放在南京兵部養老,可是卻因張本擅長后勤調度,被先帝留在了行在。
“既然要經過臣的同意才能調兵,陛下的安排臣反對!”
“為何?”朱瞻基有些發蒙,這老爺子為何要反對。
“陛下將五萬精銳毫無后方的丟在敵國腹地,那就是一支孤軍,請問陛下,大軍的后勤糧道怎么解決?大軍進攻前進當中要不要分兵把守城池要道,五萬人分攤到各地能夠用于進攻的人數就會越來越少,這時候黎利只要集中兵力打掉這前出的這一部分孤軍,兩位國公一旦有個閃失,那就是全軍覆沒的境地。”
“本兵所言不錯,若是五萬人孤軍深入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不過這五萬人可不是孤軍,而且他們也不用分兵把守城池。
治安力量朕會調集衛所兵前往占領區維持治安,并且進行屯田。保證明年的時候,前方大軍的糧草能夠自己供應大部分,朝廷只要一小部分補貼不足就行。”
朱瞻基想到夢中柳升輕敵大意,孤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