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任對皇帝的敏銳深感佩服,這種事一般人總會認為是普通的鄉間祭祀活動,不過唐三任與朱瞻基的看法一樣,這里面肯定有隱情。
“陛下!臣當時也覺得這里面有隱情,詢問了巫婆家的方位,臣帶著衙役突襲了巫婆家,將巫婆抓住后,一番拷問終于真相大白。
原來村里有戶人家,日子過得很殷實,唯一遺憾的是這家生了個傻兒子,偏偏這家還想給自家的傻兒子娶個好媳婦,正好就看上了這個少女,少女的父母當然不愿意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傻子,將女兒推入火坑。
這戶人家被拒絕后懷恨在心,就找到了巫婆,花了一貫錢。想讓巫婆施個法術,讓少女家中家破人亡。貪圖錢財的巫婆就想出了一個天神降罪的戲碼,蠱惑村民將少女抓起來燒死祭祀天神。”
朱瞻基聽得心中難受,唐三任所說的這種悲劇廣泛存在于鄉村之中,受傷害最深的就是女人,因為在人們的眼中女人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一個會說話的工具。
無論是獻祭還是交易,送女人都是最好的禮物,所以古代社會才會有和親這種用女人換和平的奇葩事,士大夫還拍手贊成,絲毫不覺得這是羞辱。
“季重!我們未來的路會越來越來難走,現在我們只是動了一點皮毛,就已經讓那些人開始跳腳反對,甚至不惜用激起民變的方式對抗我們。未來隨著新政漸漸擴大,少不了流血犧牲。你在房山也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孤身出門,身邊一定要有護衛。”
“臣謝陛下關愛,請陛下放心,臣的身邊有一個高手貼身保護生產能夠突破她的保護傷到臣,臣帶護衛也沒什么用。”
朱瞻基倒是把唐三任身邊有個高手女子給忘了,提到唐賽兒,朱瞻基想起了那個逃跑的韓姓男子。
“季重可向唐夫人詢問過白蓮教中可有一個姓韓的地位頗高的頭目?”
“陛下!您不問臣也正打算向陛下稟報,不過事涉隱秘臣又不敢寫奏疏,本來打算入京覲見陛下的時候再方面呈奏,沒想到陛下您竟然突然駕房山。”唐三任跟在朱瞻基的御輦旁邊邊走邊向皇帝陛下講述白蓮教的內部消息。
朱瞻基見他跟的有些吃力,勸他上來與自己同乘,唐三任死活不愿意,并且勸諫道“陛下,我等現在都處于風口浪尖之上,一切都要小心謹慎為上,臣坐上這么幾步路沒有什么,若是被朝臣知道臣這樣一個小小的知州就敢與帝王同乘御輦,彈劾的奏疏會淹沒了陛下的乾清宮。”
朱瞻基知道唐三任說的是對的,這些人正事不干,專挑這些所謂的‘禮’上做文章,偏偏朱瞻基還拿這些人沒辦法,這所謂的‘禮’其實就代表著秩序,在沒有找到合適的秩序的時候,只能去簡化禮節,不能拋棄。
朱瞻基吩咐御者盡量將速度放慢一些,不使唐三任跟的辛苦。
唐三任繼續說道“說起這白蓮教韓姓之人,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龍鳳朝廷的‘小明王’韓林兒。
韓林兒溺死水中后留下一對孿生的遺腹子,這兩個孩子長大之后,分成了兩個姓氏,一個隨了韓林兒的姓氏,也就是韓姓。另一個孩子姓了韓林兒的林字,這兩個孩子的后代一個就是陛下說的那個韓姓的白蓮教頭目,名字叫做繼祖,其義為繼承祖宗基業,祖宗有什么基業,當然是帝位。另一個就是賽兒的亡夫林三。”
朱瞻基知道了為何唐三任會如此謹慎,事涉韓林兒多么謹慎都不過分。韓林兒的死在大明朝是個禁忌,負責接韓林兒來應天府的廖永安為了不被太祖滅口,不得已以裝瘋躲避朱元璋的殺戮。
事涉韓林兒的事就沒有小事,當時的明教與白蓮教混在一起,教義相互影響,形成了后來的白蓮教各個派系,本是同源無非是叫法不同。
韓林兒是龍鳳朝廷的皇帝,是朱元璋的君主,就算是意外死亡,也該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