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京的時候,陛下千叮嚀萬囑咐,安南是大明要長久經營之地,一定要慎重對待,不能再出如黎利叛亂之事。”
“難啊!我漢人有句俗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南人畢竟與我漢人不是一個種族,想要融合實在是太難了。”
“難也要做,朝廷已經制定出了安南的大政,具體的執行者是黃如錫,黃如錫在安南的威望足夠,可是黃如錫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人可用啊!”
———————————————
安南的捷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十多天的時間就傳回了京城,朱瞻基收到捷報之后,不由感嘆道歷史留名之人果然還是不可小覷啊,黎利竟然能夠壯士斷腕翻山越嶺逃出生天。
就是不知道黎利逃回老巢還能剩下多少人,黃如錫已經連上了幾封奏疏,希望朝廷向安南派遣官員。
可是官員們都視安南是險途,沒有人愿意去,進士官不愿意去,就是舉人都不愿意去,眾人都不傻,安南那地方太兇險,去那里當官別說沒撈到好處,再把命搭到安南去。
朱瞻基心中暗恨,這些混蛋真是當朝廷的官位是他們想挑就挑的嗎?可是恨歸恨,自己手里沒有人,只能忍著,等到房山孤兒學堂的少年成長起來,這樣到處缺人的情況就會緩解。
到時候這些挑三揀四的科舉官,再想挑三揀四就該掂量掂量。
可是安南缺少官員的問題還是要解決,怎么解決?朱瞻基想到了后世的軍管,京營那些大字不識一個老兵肯定是指望不上,只能從羽林軍中調遣。于是一個協的羽林軍緊急調往安南,這些軍隊不是去安南打仗,而是幫著黃福管理民政。
等著看皇帝笑話的文官們沒想到皇帝直接調兵去了安南,一個個嗤之以鼻,皇帝還真以為什么事都是用軍隊能夠解決的嗎?一群大頭兵大字不識一個,去了安南除了惹出一屁股的爛事,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