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多了的好處就是魚獲漸漸多了起來,一到下午,營地旁邊的小河邊上就坐滿了處理魚獲的婦女。每天幾萬斤的魚獲終于讓所有人都能痛快的大口吃魚,
每天大量的魚肉攝入,讓漢王國所有人都獲得了充足的營養,原本面黃肌瘦的孩子,更是在得到了充足的食物之后,臉上有了紅潤的光澤。
由于漢王國現在是草臺班子,一切都在草創當中,除了解決了溫飽問題,其他的什么物資都缺。十歲以下的男孩子們更是人人都光著屁股,小丫頭也就有一條褻褲遮羞。
朱高煦與文武班子商量過后,總結出了漢王國的幾大當務之急的大事。
第一抓緊時間開荒,爭取在一個月內開墾良田五十萬畝,平均每人都能分到五畝土地。現在已經是宣德二年的夏六月,漢王島已經進入雨季。幾乎每天都在下雨,這樣的天氣倒是適合水稻的生長。抓緊在七月之前將五十萬畝的水稻田完成插秧,到年底的時候能夠有一季糧食收獲。
第二布匹的生產也要盡快提上日程,不然身上的衣物磨破,整個漢王國就都得穿露著腚的衣服。可是織布的原材料棉花和生絲都沒有,不過在漢王島上發現了一種苧麻,這種麻倒是紡織的好材料,雖然穿著起來沒有棉布舒適,但是總比露著腚要強多了。
第三要進行村落劃分,一百戶為單位,一個百戶就是一個村子,不然近十萬人擠在一起容易引發時疫。現在的營地作為漢王國的國都,不知朱高煦是懷念樂安的日子,還是純屬就是想惡心一下他的大侄子皇帝。他給自己的王城起名叫做‘新樂安’,意思是新建一座樂安城。
明確了三大目標,整個漢王國開始運轉起來。由于了解了土人的戰斗力,朱高煦從各個衛所選出了五千人作為常備軍,編成五個千戶。仿照京營五軍都督府設立五軍,中軍千戶王斌,前軍千戶韋達,后軍千戶盛堅,左軍千戶王玉,右軍千戶李智。
其余衛所兵全部回歸鄉村,忙時耕種,閑時操練,做為常備軍的后備力量。
最后便是涉及到最核心的土地分配問題,普通士卒倒是好說,按照人頭每人五畝地就足夠一人耕種,多了也根本就種不過來。
可是這些跟著漢王不遠萬里來到這里文武官員,該怎么分配土地?不同于國內,有的是佃戶為主家耕種田地,在這里所有的明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根本就不會佃租當官的土地,只能打土人奴隸的主意。
既然不能奴役大明人,那就奴役土人吧,從漢王到官僚達成了統一的思想,又不是在大明,沒有煩人的儒生嘮叨,能使用奴隸為什么不使用。
這樣的思想一旦形成,就很難再做出改變,于是乎在熟悉了周邊地形地貌之后,五個千戶輪番出擊到處抓捕土人奴隸。
理由很簡單,為了報復土人對漢王國的襲擊。
這可能就是所有殖民者大量使用奴工的初心吧,眼看著大片的土地卻沒有人耕種,這就相當于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從來自己面前過,自己卻一個塊也沒抓住。
為了得到便宜的勞動力,抓捕奴隸就成了最優的選擇,至于道德底線,哪有銀子來的實惠。
漢王島上正在商議如何抓捕奴隸,以彌補勞動力不足的窘境。與此同時舊港宣慰司的衛所兵們在抓捕奴隸勞作的道路上,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規律。
在舊港布政使司,布政使劉觀已經完全架空了原舊港宣慰司宣慰使施二姐。施二姐是施進卿的女兒,在施進卿有兒子的情況下,臨死之前卻把自己的位子傳給了女兒,可見這個女人并不簡單。
劉觀架空施二姐的辦法很簡單,代表朝廷許諾,只要完全臣服朝廷,一心為朝廷辦事,他們的子嗣若有讀書上進者,劉觀作保讓他們子嗣回大明參加科舉。
這年頭讀書誰不為了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在海外過得再好,家鄉父老也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