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島經過四個多月的開荒種地,終于迎來了第一次稻田收獲。漢王國十萬軍民一共開墾出五十多萬畝的耕地,平均每人開墾五畝耕地。
這可不是中原的墾荒,而是在熱帶雨林的邊緣進行開墾,首先想要墾荒,就得先砍樹。只有把大樹砍到,將樹根挖出之后,才能平整土地,清除雜草。
更為關鍵的是漢王國缺少耕牛,尤其是用于水田耕作的水牛。全靠著肩抗腳挖硬生生的挖出了五十萬畝的良田,第一批播種了二十萬畝水稻。第二批的三十萬畝同樣也種植的是水稻,不過要在兩個月之后才能成熟。
能夠開墾出這么多的土地,這還多虧了在上海聽靠的時候裝了大量的鐵鍬、鋸子、鋤頭等農具。剛開始裝船的時候朱高煦還有些牢騷,裝這么多的農具做什么,還不如多給點兒糧食呢?
朱高煦站在一片金黃的稻田邊上感慨道“諸位兄弟們!這是我漢王國第一次收獲,雖然第一批收獲的稻米只有二十萬畝,但是這二十萬畝土地收獲的糧食足夠我們吃到下一季糧食收獲,也就是說我們以后再也不需要向朝廷借糧了。
我們爭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再開墾出五十萬畝土地,有一百萬畝土地,暫時我們土地也就夠用了,不過十萬人還是太少了,以后我們還是要努力增加人口,想要增加人口,糧食就是重中之重。”
朱恒站在朱高煦的身邊說道“大王說的對,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任何時候糧食對于一個政權都是重中之重!”
“說的好!”朱高煦揮手叫人“來人挑一片長勢差不多的稻子量出一畝地,孤要親自收割!”
眾手下齊聲稱頌道“大王重視田畝,乃是社稷之福!臣等愿我漢王國從此風調雨順,國富民豐!”
“開鐮!”朱高煦高聲喊道。
一旁的手下敲響了立在稻田邊上的大鼓“咚!咚!咚!”
鼓聲就是命令,朱高煦第一個彎下腰揮動鐮刀開始了收割,這一畝地是用來計量畝產的,在親衛的幫助下,很快一畝地就被收割完畢。
經過晾曬脫粒之后,一畝水稻的產量達到了將近四百斤,取一個更穩妥的數據,按照一畝地三百五十斤計算,二十萬畝地就是七千萬斤。這絕對是一個豐收年,比起在樂安州土地的畝產高出了一大截。
這七千萬斤糧食省著點吃,足夠這十萬人一年的消耗,剩余兩季的糧食就能出售給大明用來歸還皇帝的欠款。
更何況還有木料的收入,而且木料的收入甚至比糧食的收入更多。
朱高煦在第一季糧食豐收之后,終于完全相信了皇帝的話,皇帝真的沒有騙他,這地方真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的程度,根本就不是大明那耕種了幾千年的土地可以比擬。
直到這時,朱高煦才有了一些能在漢王島立國建制的信心。
現在的漢王國什么都缺,不過最缺的還是人,這一刻朱高煦動了主動出擊去抓土人的心思。
不過他沒敢貿然行動,而是等到鄭和返回漢王島的時候,將這個想法告訴了鄭和,并請鄭和將他的想法帶給皇帝,允不允許漢王國主動出擊去抓土人奴隸。
這種事也就漢王這樣的混不吝才敢問出來,一般人是不會去問這種尷尬的問題的。
這話皇帝是不能回答的,皇帝陛下若是真允準了漢王的請求,那可是要記錄在起居注上成為史料,這種千古罵名皇帝如何能背。
鄭和面對朱高煦的請求,苦笑道“殿下!您這問題就別上報,有失陛下英明,咱家說句不好聽的,您這里山高皇帝遠的,就算搞出點出格的事情,皇帝還能將您怎么樣?
再說您抓人干活又不是不管他們飯,那些土人難道在自己的地方就不需要干活了嗎?說不定他們在自己的地方連飯都吃不飽,您把人抓起來干活,天天管飽飯,土人也許還感激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