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任第一次感到了緊張,皇帝來多少次他都不怕,因為他知道皇帝的關注點在哪里,他也一直努力做好房山的民生事物。
可是皇后的喜好是什么他可是一點都不知道,萬一惹到了皇后,或者有哪一點做的讓皇后不滿意,自己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這皇帝也是,干嘛要帶著皇后出來,這接待皇帝自己有經驗,可是這接待皇后事一點兒經驗都沒有啊!
就算再沒有經驗,該接待也得接待,頂著寒風,唐三任帶著房山的官員早早的就迎出了房山城外十里。為了便于與皇后溝通,唐三任連唐賽兒都帶在了身邊。
迎接到皇帝之后,在返回房山州衙的路上,朱瞻基悄悄將自己準備讓公主到學堂讀書的想法跟唐三任講了一遍,唐三任一聽可就嚇壞了。
這公主金枝玉葉,若是在房山出了一點什么問題,他唐三任可是吃不了兜著走。
唐三任苦著臉說道“陛下能不來嗎?”
“你也反對女子讀書嗎?”
“臣不反對女子讀書,臣擔心的是公主的安全,公主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臣吃罪不起啊!”
“朕知道你會這么想,才特意來交代你一下,公主來房山女子學堂讀書要隱藏身份,你唐三任更不能利用職權特殊對待,朕希望昌平公主能夠與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有個美好的童年。”
唐三任心中苦笑,你當皇帝的讓公主隱藏身份來讀書,我這個地方官哪里敢不當回事,不出問題還好,一出問題板子第一個打的就是自己。
就算皇帝不想追究,那些皇帝陛下的政敵也會抓住機會使勁兒攻擊自己,最好讓自己身敗名裂才能達到削弱陛下的力量的目的。
“陛下!公主的安危可是大事啊!一旦落入有心人的眼中,他們一定會拿公主做文章的,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你說的這些朕都明白,朕要做的你卻不明白。”
“陛下可有什么深意?”
“你也通曉史籍,可知歷代興替都是什么原因嗎?”
都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可是千年以降王朝該滅亡還是要滅亡,可見歷朝歷代并沒有在史籍中知道什么叫興替。該犯的錯誤一樣都沒少犯,等到無法挽回的時候,就到了改朝換代的地方。
“陛下!任何史籍都沒有講王朝滅亡的真實原因,王朝滅亡的幾個要素,第一個是天災,只要發生大的天災,比如大面積的干旱,大面積的水災,這樣的天災一發生,天下必然大亂,即使王朝不倒,也會變得虛弱不堪,再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轟然倒下。
第二是外敵入侵,比如蒙元滅南宋,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讓蒙元對南宋形成了碾壓優勢,即使南宋非常富裕也一樣難逃滅亡。
第三是人禍,這一點任何史籍都不敢記載,比如財富分配不均,土地兼并嚴重,利益集團壟斷了王朝大部分的財富,庶民百姓吃不上飯就只能鋌而走險走上造反的道路。
還有一點,就是君主的作為,一個不作為或者胡作非為的君主也是導致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
“你唐季重很實誠,這話也就你敢這么說了,朕現在很少聽到真話了,朕相信朕的兒子將來聽到的真話更少。季重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臣不知!”唐三任就是再大膽也不敢非議皇族的教育。
“你不是不知,你是不敢說吧!朕也不逼你說出來,這話還是朕來說吧!
朕從小就跟著太宗皇帝征戰四方,不敢說見多了民間疾苦,至少是親眼見到過百姓生計之艱難,知道民間百姓生活不易,可是朕的兒子還有這樣的機會看到民間的真實情況嗎?
你們誰敢把皇子放到民間去吃一遍苦,讓皇子明白民間疾苦,沒有能夠擔得起皇子出事的責任,越到以后的君主就越離不開皇宮,名義上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