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擊,其實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安南軍隊從來都不是以戰斗力著稱,再加黎利的起兵將安南能打的,有軍事訓練、指揮能力的人搜羅一空,如今的安南人只剩下一群烏合之眾。
不過若是就此輕敵冒進,一定會吃大虧,因為敵人在沒有打仗的時候可能戰爭經驗是零。可是一旦戰爭打響,人類學習戰爭的能力非常之快。
只要給安南人時間,他們中間一定會出現一個天生為戰爭而生之人。
叛軍的不堪一擊讓柳升不禁懷疑起皇帝陛下的謹慎,就這種貨色的叛亂,還用保持多少謹慎之心,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五萬叛軍真正被打死的不超過兩萬人,剩余之人全部被抓了俘虜。俘虜的甄別工作,直接交給了黃福與他的地方治安軍。
南路軍繼續向北推進,幾天后便推進到了山區。一千多斤的火炮在崎嶇的山路上根本無法行軍,只好將炮兵留在了山區之外。
為了保護炮兵,柳升留下一個千戶的步兵對炮兵進行保護。一萬人的大軍進入山區之后,變成了八千人。
不過就是這八千人的輕步兵,柳升也認為在安南是無敵的存在。這一刻的柳升早已忘記了皇帝的囑托,一心想著快速平定安南,搏一個封公的前程。
柳升又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再次進行了分兵。他自己帶著三千人馬在前開路,薛祿帶著剩余的五千人馬在后面掩護。
分兵之后柳升的行軍速度明顯加快,本來兩軍之間原計劃是保持十里的間距,可是由于柳升突然加快行軍速度,使得兩軍的距離超過了十五里。
偏偏這個時候天上下起了小雨,由于雨具準備不足,好多的士兵被淋成了落湯雞。
看著安南山區突變的天氣,柳升心中有些后悔,他已經打了多少年的仗,怎么還能但這樣孤軍深入的低級錯誤。
在這下雨的天氣,步兵手中的火銃很難擊發,若是這個時候被安南叛軍圍攻,大明將士就只能用槍刺與敵人作戰,冷兵器作戰,人數的多寡就成了影響勝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