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擎其實并不明白皇帝為何要讓自己陪同也先逛街,一個蠻夷而已,就算再聰慧也不過是個聰明點兒的蠻夷。
事實證明,在大明繁華的街市中,也先表現的是一個十足的土包子,比鄉下人進城強不到哪里去。
別人不明白,朱瞻基卻是非常清楚經濟碾壓的可怕性,后世的六零后到八零后這兩代人最是崇洋媚外,其原因就是這個年代的人在打開國門后發現外國的東西什么都比中國好。
當你看到你和其他人的巨大差距,讓你有種根本無法追趕的無力感,你的內心就會不自覺的產生自卑感。
正是這些人不懈的努力,讓國人相信外國的月亮是圓的,外國的空氣是甜的,就連外國的白皮也比華夏百姓有素質。
這是一個在經歷了降維打擊之后的自我催眠過程,要想徹底擺脫這種自卑的陰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
當新生代的青年出國看到外國的景象,就會由衷的認為,外國也就那樣,還沒中國好呢!
這就是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年崇洋媚外者越來越少的原因,究其根本還是一個經濟問題。
當也先在大明待的時間長了,潛移默化中就會拿大明與瓦剌進行對比,不對比還有對抗的勇氣,一旦進行對比也先就會發現簡直太絕望了,無論比什么都是相差甚遠,那還怎么打。
等到也先在內心里種下大明強大的種子,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扎根在他的心間。
即使有一天在大明幫助下回到瓦剌,也先也一定會變成一個精神大明人。
在李擎陪著也先閑逛了幾日,大概熟悉了一番京城之后,也先接到了皇帝的圣旨,傳詔也先到南海子皇莊見駕。
南海子在京城正南涼水河畔,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整個南海子與周邊土地都是皇帝的皇莊,南海子并不以耕作為主,而是皇帝行圍打獵的地方。
同時南海子也是原來御馬監訓練騎兵的地方,京城乃是首善之地,人煙密集空余的土地不多,難得的有一塊能夠跑馬的地方,御馬監便把騎兵的訓練場放在了南海子。
御馬監與侍衛千戶合并之后,進行步兵統一編成了羽林軍火槍兵,原來的騎兵與戰馬進行了縮編,挑選騎術高超身家清白的士兵組成了兩個騎兵協。
每個協兵員編制為兩千人,一人雙馬,這四千騎兵遠程裝備了短管火槍,以及滑輪鋼弩,近戰裝備了新打制的馬刀。
防具是一套棉甲,戰馬的頭部與兩肩也都裝備了馬甲。這樣一支四千人的騎兵一年的費用比羽林軍兩萬步兵還費錢,好在這裝備投入也就是這第一年花費的多,一旦武器裝備配備齊全之后,就只剩下軍餉與人馬伙食開支,軍費開支就會減少一些。
也先趕到南海子的時候,就看到了一隊隊衣甲鮮明的士兵,這些士兵與瓦剌軍隊在塞外交過手,是不可多得的強兵。
跟著引見的小宦官來到南海子行宮,一進宮門,也先就注意到主位上坐著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黑臉漢子。
這個黑臉的微胖漢子想必就是大明皇帝,也先上前行了一個撫胸的蒙古禮節,剛想說話就聽一人喝道:“陛下面前也敢撒野,跪下!”
也先扭頭看了一眼說話的人,發現竟是一個青袍官員,被人吼了一嗓子也先很不高興,沖著那青袍官員一呲牙,揮著拳頭威脅道:“喊什么,再喊咱揍你!”
青袍官員是監察御史,負責的就是禮儀紀律,被也先這么一威脅頓時勃然大怒,用手戟指也先喝道:“你這不懂茹毛飲血的蠻夷,一點兒規矩都不懂,大漢將軍,將這蠻夷叉出去學會規矩再進來!”
幾名大漢將軍過來就要將也先叉走,也先一看人家要玩兒真的,馬上換上一副笑臉:“慢著!咱剛到京城還不懂什么規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