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多年來執行的外藩政策就屬于花錢賺個吆喝,這種薄來厚往的藩貢政策讓大明以后不堪重負,甚至不得不規定每個藩屬國進貢的次數,以及進貢財物的數量。
一個不能夠持續發展的體系,若是不能及時進行調整,等到藩屬國都以進貢為牟利手段,讓朝廷不堪重負的時候再進行改變,不但不會得到藩屬國的諒解,相反的還會讓藩屬國看到大明的虛弱,更加的瞧不起大明。
也先知道現在的局面瓦剌要想得到互市的資格,不進貢就不會得到這張入場券,現在只能談進貢的多少,而不是談進不進貢。
“李主事,瓦剌既然歸附,向朝廷進貢也是天經地義,不過草原貧苦,每年的產出不多,除了維持必要的開支之外,結余不了多少,以后瓦剌每年向天子進貢一百匹戰馬,一百頭牛、一千只羊做為貢品如何?”
“一百匹戰馬兩千貫,一百頭牛一千貫,一千只羊五百貫(這個價格選取的是嘉靖時期的互市價格,有什么不準的地方還請見諒),瓦剌在打發叫花子嗎?若是瓦剌沒有誠意歸附,在本官看來那這個談判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李主事,大明天朝上國自然看不上我等蠻夷部落的這點進貢,可是這已經瓦剌能夠拿出的最大誠意了,還請李主事體諒瓦剌的難處?!?
“沒有錢還四處打仗,大明都不敢向你們這樣!”
也先很想說我瓦剌打仗是不虧錢的,一場仗打好了,還能有大量的盈余,除了像跟大明的那場戰役一般,被敵人擊敗,正是因為這場敗仗讓瓦剌一下子困頓起來,別說繼續攻伐韃靼,就是內部都需要強力壓制才能保證穩定。
“自從被天朝擊敗之后,瓦剌如今已是入不敷出,再也不敢興起征伐之心!”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恕也!本官知道你們信奉弱肉強食的理論,不過本官還是要奉勸你們一句,不要總想著掠奪別人而壯大自己?!?
也先對李擎的話不屑一顧,笑著說道“狼天生就要吃羊,想要不被吃掉就要變成狼,這才是長生天定下的規矩,人只會跟自己實力差不多的人做朋友,實力相差太多,要么被吃掉,要么就只能淪為奴隸?!?
也先的話讓李擎竟然無言以對,大明雖然不會如草原那般赤果果弱肉強食,但是隱蔽的手段更加惡毒,士紳地主盤剝百姓的方式更是令人發指,佃租地主土地的佃戶辛苦一年到頭來收獲的糧食不但不能果腹,還要倒欠著地主的租子。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因他們掌握了土地的分配權力,佃農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按照他們的規矩耕作,就這樣年復一年的為地主耕作,到頭來還是地主在恩賜他們,沒有地主的土地佃戶就得餓死。
聽起來何其荒謬,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這就是歷來改革者一旦希望將這些佃戶變成自耕農,就會遭到強烈的反對的原因。
“你們在內部如何做,大明不參與,也不想管,但是你們若是還想著時不時的來邊墻打草谷,大明精兵的實力你們也已經品嘗過,約束好你們的部族,別管是你們的哪個部族犯邊,朝廷的雷霆之怒都會降臨到你們的頭上。
不過為了表示你們的誠意,本官退后一步,不要求你們進貢十萬貫的財物,但是你們剛剛提出了那點進貢物資是不可能的,朝廷要不要面子了。”
“不知李主事覺得多少合適?”
“翻十倍!若是你們不同意,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繼續談下去了?!?
朱瞻基為何這么執著的要求李擎必須要瓦剌進貢,一方面是大明的臉面要照顧,另一方面也有削弱瓦剌的意味在里面。
瓦剌是個極具擴張思維的部落,若是不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遏制,韃靼根本就不是瓦剌的對手,只要大明不出手拉偏架,韃靼被瓦剌滅掉就是一個時間問題。
即使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