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天下流通。
再加上大明富戶有藏銀的習慣,大明哪里有足夠的銀子做貨幣,更別說因為銀子太多而發生貶值。
柳茂祥不知道,不代表朱瞻基不知道,任誰都想不到,大明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僅僅依靠朝貢貿易就獲得了大量的白銀,以至于在嘉靖年間就正式成為了大明的法定貨幣。等到隆萬開海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海量的白銀涌入大明,大明就開始成為白銀黑洞。不管有多少白銀進入大明,都被沉淀在了大戶人家的地窖里。
這些進入大明的白銀并沒有起到貨幣應有的作用,相反的成為了大明財富流失的罪魁禍首。白銀本身不過是一種比較稀有的金屬,其價值的多少取決于能夠換取多少生產出來的糧食、布匹等實用的商品。
一方面是大明的財富流失,海外貿易并沒有給大明百姓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價,大明后期白銀的購買力比起大明中期以前下降了好幾倍。
貿易的精髓是在于互通有無,若是一味的追求白銀,導致收支失衡,白銀的涌入根本就無法改變大明的民生狀況。
這也是朱瞻基要求寶船隊的海外貿易,盡量以實物換貨貿易為主,實在沒有可用于交換的物資,首先考慮的是使用黃金交易,其次才是白銀交易。
不過在新大陸的銀礦與倭國石見銀山沒有發現之前,白銀的幣值還是非常堅挺的。大明皇家銀行接下來將要推出的就是銀幣券,也就是儲戶將銀幣以活期的形式存入銀行,會得到與銀幣相等的銀幣券,這些銀幣券既可以當做銀行存單,也可以進行交易或者用來交稅,購物。
這些銀幣券是不記名的,只要持有銀幣券就可以到銀行換取銀幣,等到老百姓習慣了用銀幣券交易的時候,銀幣券才算是正式的推向了市場。
為了推進銀幣券的使用,朱瞻基打算在推出的時候,下一道圣旨,所有的商稅繳納必須要以銀幣券繳納,銀幣券只有能夠用來交稅,官府能夠回收,才能真正的流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