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會議還在進行,皇帝在與他的親近之臣統一思想,將藩王一并從內地遷出絕對是一個讓整個大明震動的大事。若是沒有身邊的近臣的全力支持,想要成功比登天還難。
隨著藩王的陸續的來到京城,朝廷上下也紛紛猜測皇帝把這些藩王都召進京城打算干什么。
畢竟皇帝圣旨上公開的說法是想與這些親戚一起聚一聚,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自然是要多親近一些。不過這樣的話也就糊弄一下普通百姓,但凡有一點頭腦的人都不會相信皇帝這么大張旗鼓的召見所有的藩王只是為了親近一番。
宣德四年臘月初十,一個重量級的藩王進京了,這個藩王就是第一個遠封海外的漢王。漢王殿下帶著幾個兒子進入京城之后,直接就進了皇宮。
朱瞻基已經在乾清宮門前降階相迎,這是為君者給予臣下的最高禮遇。漢王朱高煦看到皇帝之后,連忙跪地行禮道:“臣朱高煦叩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范安!快去把二叔扶起來,朕已經好幾年沒有見二叔了,快進殿內外面太冷了。”
朱高煦也是笑著說道:“京城確實是太冷了,臣的封地終年夏日,沒有一個冷天。在封地待了幾年都有些不適應京城的天氣了。”
“二叔在封地過的可好,有什么是朕能幫忙的,二叔盡管開口,只要朕能幫忙的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朱高煦在漢王島管理封地這幾年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魯莽無腦的莽夫,皇帝現在跟他說的話,那是私人口吻,若是他要求超出了范圍,肯定什么都拿不到。
“陛下,漢王島現在除了人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缺,國內若是有流民無法安置,倒是可以往漢王島送上一批,所需的費用漢王島全部承擔。”
朱瞻基樂了,二叔的胃口越來越大,看來封地建設的不錯。
“流民現在到處都需要,交趾、舊港還有你的漢王島都需要流民填補空閑的土地。但是國內流民有限,而且北方一些地方也需要移民實邊,所以流民有多少都不夠。不過二叔放心,每年朕會給漢王島調撥不少于一千人的流民。”
朱高煦想想一千人已經不少了,哪怕來的是老弱婦孺他都愿意收留,這些人在漢王島養一養,就能成為種地的好把式,尤其是孩子在漢王島長大后更是對漢王島有歸屬感。
“臣謝陛下,這次臣回來沒別的送給陛下的,就是拉回來一船的精銅,聊表臣的忠心。”
“二叔有心了,這禮物朕就收下了,聽說二叔現在都能造遠航的海船了,真是了不起。以后真的海軍倒是可以與漢王國一起并肩作戰了。”
“陛下說的是,海外海島眾多,相互之間想要來往,沒有船肯定不行,臣也是無奈,只好集全國之力研究造船技術,萬幸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已經能夠造五百料大小的海船。”
“二叔回去的時候,朕送你幾個造船匠人,有助于提高你的造船技術。”
朱高煦大喜過望,朝廷一直都對他進行技術封鎖,只希望他在漢王島上一門心思的種地。把生產出來的糧食賣給朝廷,來換取生活必需品。
對于朝廷的做法朱高煦是理解的,朝廷當然不希望藩屬國中出一個能夠威脅大明的存在。可是沒想到皇帝竟然愿意為漢王國放開造船技術限制,這可比皇帝賜給他一些金銀強的多了,有這幾個工匠的加入,自己這趟回大明可就不算白跑。
“多謝陛下慷慨!臣永遠是大明之臣,漢王島的百姓也永遠是大明百姓!”
“二叔不用客氣,我們是一家人,三叔還沒有到,等到三叔到了,你跟三叔聊一聊,給三叔也選一塊好地方做封地,有二叔現身說法,三叔肯定不會認為朕是在坑他。”
“陛下放心,到了海外臣才知道這天下有多大,天下膏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