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實邊?金英這話一出好多的藩王眼睛亮了,與虛無縹緲的海外之地相比,他們更熟悉邊墻之外的土地。
尤其事秦王、慶王、晉王、遼王等原本的塞王,他們久居邊關對于邊墻之外非常的熟悉。若不是朱棣當上皇帝之后,擔心他的這些弟弟、侄子們會學著他的樣子造反,把這些藩王要么改成內地封藩,要么就是直接削去護衛,拔掉藩王了的牙齒,這會的塞王們還是各個擁重兵的實權藩王。
晉王朱濟熺知道自己該說話了,皇帝前幾天跟他說的話,他還歷歷在目。
“陛下!臣愿為陛下,為朝廷分憂,愿意將藩地置換到關外,從此晉王一系永做大明的藩籬。”
“晉王忠心可嘉,朕心甚慰。不知晉王屬意哪塊地方?”
“這······臣但憑陛下安置。”
“晉王不必多禮,朕認為優先選擇外遷者理應給予優待,大明朝必須要讓忠心為國者得到好處,不然如何能體現出朝廷對忠心為國者的嘉勉!”
“既然如此,那臣就選擇離臣較近的河套吧,不知陛下能否答應?”
“好!就定河套了,朕同樣給你配備三個滿編衛所,同時朕還會命令寧陽侯為你提供保護,在你的藩國安穩下來之前,羽林軍會保護你們不受任何人騷擾。
你們安穩下來之后,安全問題就要由你們自己負責,晉王一系也可以繼續向北向西擴張,藩國事物完全由晉王負責,朝廷概不插手,朝廷只安排戶部度支人員審核藩國稅收,藩國需要向朝廷上貢二成賦稅。”
“陛下這征收二成賦稅可是只針對我晉王藩國?”晉王朱濟熺沒想到朝廷以后不但不給錢,還要跟藩國要錢。
“所有藩國一視同仁,賦稅征收是做為大明對藩國擁有主權的象征,不同于外藩諸國,你們是朝廷安排出去的內藩,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收稅這個詞對藩王來說就是個特別刺耳的詞,他們堂堂的天潢貴胄,大明朝都是他們家爺老子打下來的,老子不收別人的稅就已經夠仁義了,還想著收老子的稅。
畢竟不是所有藩王都有朱濟熺這樣坎坷的經歷,大多數的藩王在封地都是惡霸般的存在,地方官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爺們憑什么交稅,不交就是不交。皇帝如此刻薄,咱憑什么換封地,在大明待著多好。
秦王朱志邅(朱志??)繼承了他爺爺的混不吝,聽到朱瞻基說要收稅,馬上跳起來嚷道:“藩王乃是太祖子孫,憑什么要我等交稅,祖宗打下的江山不是他的子孫受苦的。若是我等交稅與黔首百姓何異?”
有了出頭鳥,眾藩王都跟著鼓噪起來,會場的秩序混亂起來,藩王鬧騰了一會兒,忽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他們發現皇帝與對面的官員竟然坐在那里一動不動任由他們吵鬧。
這人就是如此,有人接話才能吵起來,無人搭理就成了跳梁小丑。
眼看著眾藩王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朱瞻基冷笑一聲道:“繼續吵啊!朕聽著呢!”
皇帝一說話,更無人敢說話了,看到藩王都不做聲了,朱瞻基嘆了口氣說道:“你們覺得很委屈嗎?朕的幾個弟弟到現在都還沒有就藩他們委不委屈,未來朕的兒子也不準備在大明國內就藩,朕的兒子委不委屈。
你們總說這天下是我朱家的,那么朕問問你們,若是天下大亂最先倒霉的是誰?”
天下大亂這個問題藩王壓根就不會考慮,那是朝廷需要考慮的事,關他們什么事。他們關注的是每年的俸祿朝廷有沒有按時發放,封地的食邑的稅收有沒有按時送到王府,自家兼并的土地今年的收成如何?至于天下大亂與我們一個閑散的藩王有何關系。
“我大明盛世,哪有蟊賊敢挑釁我大明煌煌天朝的威嚴。陛下是不是有些杞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