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諸臣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在跟六部長官商議過后,大家都認為眼下的局勢,沒有皇帝的介入山東之地必然徹底糜爛下去,一致認為應該請陛下主持剿匪事宜。
這些內閣五人加上六部堂官可以說是大明官場的天花板,無論哪個人站出來都是能夠影響天下的人物。
可是這些大人物如今卻是一籌莫展,國庫空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厚著臉皮請求陛下出兵剿賊以安天下。
十幾個人一起聯袂來見皇帝,皇帝自然是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請各位加起來好幾百歲的老爺子們依次坐下之后,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事見朕?”
一群老頭心中腹誹,我們來干什么你不知道嗎?
可是皇帝再裝傻充楞,他們還是得笑臉面對,楊士奇行禮道:“陛下!兗州白蓮教逆賊造反,如今已是聲勢浩大,臣等請陛下趕緊發兵剿滅叛賊,以安天下!”
“楊愛卿言之有理,朕現在就下旨,戶部調撥軍糧、銀錢,兵部調撥人馬,朕來選將。錢糧人馬齊備之后,馬上出兵,這些該死的逆賊真是不讓人安心。”
“陛下圣明!”
“這事你們也不用專門來見朕,朝廷自有規矩,按著規矩來就是了!”
群臣心中奔騰著無數只神獸,我們若是有辦法按著規矩走,還用來求你嗎?
“陛下!朝廷已經沒錢了!”
“沒錢了,錢去哪里了?朕沒花朝廷的錢吧?”
楊士奇恨不得現在沒來乾清宮,他何時受過如此的羞辱!楊士奇自問一生沒有拿過一文不該拿的錢,唯一的污點就是生了個不孝之子。自己年少命運多舛,有了兒子之后,出于補償的心理,不免有些溺愛,以至于在家鄉橫行不法,為地方父母官彈劾。
“天下田畝被士紳侵占,已經收不上多少稅了,朝廷國庫里連京官的俸祿都已經發放不出來,臣無能,請陛下治罪,臣愿遠竄南洋,以贖其罪!”
說罷楊士奇跪地叩首請罪,一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的態度。
朱瞻基對這種出了問題就想著逃避的態度極其反感,上次的黃淮的殷鑒可還不遠,沒想到楊士奇也給自己來這一手。
朱瞻基冷哼一聲:“出了問題不想辦法解決,而是總想著逃避,這就是圣人之學的道理嗎?”
“臣無能實在是想不出辦法,除非能從士紳的手里將土地退出來,可是天下這么多的士紳,一旦從他們口中奪食,肯定會天下大亂。
臣沒有能力抗住這么大的亂子,除非陛下領銜主持,才有可能執行下去。”
想把朕拉下水,給你們當背鍋俠,門兒都沒有,這天下就沒這么好的事兒。朱瞻基怎么可能上這種當,打斷楊士奇的話說道:“朕當初就已經說過,今后朕將民政交于內閣,從此不再插手民政之事,朕乃是一國之君,言出法隨,怎可朝令夕改,如此何以服眾?”
“陛下就任由天下這么糜爛下去嗎?這天下可是朱家的天下,而不是臣等的天下。臣等大不了可以回家種田,一旦天下大亂陛下可有退路?”楊榮看到皇帝不肯承擔責任,不由得火氣上頂,好沒等楊士奇說話,便搶著怒聲懟了皇帝一句。
“楊勉仁,依你看來朕該怎么做,朕是不是應該夸你們貪的好、貪的妙,要不要朕把商稅也交給你們去貪?”
楊榮也豁出去了,頂著皇帝的話說道:“陛下覺得士紳將土地都占了,朝廷收不上稅,是怪士紳貪婪,可是沒有士紳陛下就能收的上稅嗎?
沒有士紳誰給陛下穩定鄉村,以鄉村的宗族觀念,各個家族豈不是全都結寨自保,陛下能打下多少自保的堡寨?”
這話若是朱瞻基沒有后世的見識,可能也就信了,人的慣性思維就是不能惹眾怒。可是朱瞻基是親眼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