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居然問出了為什么大糞能肥田這樣腌臜的問題,這讓我等正人君子如何回答!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種田自然有農夫去操心,我等讀書人要做的是修齊治平,哪有閑心管這些俗事。
“陛下!朝堂之上該議的是國家大事,而不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明這么大,若是每一件小事都拿來朝堂商議,朝堂諸公也就別干別的事了!”一名緋袍官員出班奏道。
朱瞻基皺著眉頭看了一眼這個官員,問道:“你是何人?”
“臣監察御史何文淵!”
朱瞻基一聽是一名御史,便問道:“何御史,史書有云: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關乎于百姓飯食的大事,在你眼中竟然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知何御史的大事又是什么?”
何文淵琢磨了幾遍“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這句話,仔細回想也沒想到這句話出自哪里,皇帝在哪里看到的這句話。
科舉走到宣德年間,基本上已經成熟,讀書人為了考取功名,一心在四書五經上做文章,至于史書典籍根本無暇觀看,甚至有夸張的連唐太宗都不知道是誰。
以何文淵這種科舉官員來說,科舉時一頭扎在四書五經之中,看的最多的是《朱子集注》,你問他《太史公書》是何物,他會問你太史公是誰,估計也就在讀《三字經》的時候,背過一句《史記》一,《漢書》二。
就在何文淵愣神的工夫,皇帝的聲音再次傳來:“怎么在你的眼中朕的問話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嗎?”
何文淵激靈一下,從愣神中醒悟過來,皇帝問話都敢走神,一個大不敬的罪名按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陛下恕罪,臣在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這句話是哪位先賢說的!”
朱瞻基一口氣差點沒順過來,這人還真是人才,這科舉出來的官員就是這種玩意嗎?
還沒等皇帝說話,群臣已經哄堂大笑,何文淵知道自己丟了丑,紅著臉說道:“臣確實不知是出自哪位先賢!”
“太史公聽說過嗎?這話是太史公說的!”有人低聲提醒他。
何文淵倒是知道太史令,太史公是誰鬼才知道。見他還是一臉懵逼樣,朱瞻基揮揮手讓他退下去,這人倒是沒有書呆子的犟勁兒,知道自己出了丑,乖乖的低著頭回到位置站好。
“你們也認為這糞肥之事是小事嗎?”
“陛下!涉及到農桑,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張本是戶部尚書,事關耕種也是他的分內之事。
“諸位愛卿,朕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知道使用草木灰、糞肥能夠使農作物高產,可是上千年的時間,就沒有人思考一下,為何這些東西能夠讓農作物高產。
也就是說草木灰和糞肥中有一種共同的東西能夠讓莊稼長得更壯,果實也更加的飽滿。那么這種東西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呢?
朕覺得找到草木灰和糞肥能夠肥田的秘密,比讀什么四書五經更加重要,若是讀書都讀成何御史這般連太史公是誰都不知道的時候,這書讀的還有什么用?
都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朝堂上諸位愛卿,你們有多少人在讀史,又從史書中得到了什么啟發。今天的朝會就到這里吧,都回去仔細想想!”
說完朱瞻基頭也不回的走了,范安則停下來喊道:“明天辰時,武臣到乾清宮議事!”
喊完這一嗓子,范安趕緊快走幾步,追上皇帝的身影。皇帝似乎長了后眼,范安的腳步很輕,皇帝還是發現了他跟上來了。
“范安!你說今天朕說的這些話,他們聽進去沒有?”
“奴婢不知道,皇爺金口玉言,他們怎么敢不聽仔細了!”
“皇帝若是金口玉言,就沒有王朝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