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交多少稅。老百姓認為官府來收的一定都是朝廷要征收的。
實際上朝廷替地方上的貪官污吏背了多少黑鍋,老百姓并不知道他們收的錢不是朝廷要的,也不是朕要的,他們就認為是朕要的,是朝廷要的。
那么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陛下!學生覺得朝廷應該讓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該交什么稅,不該交什么稅,不能讓胥吏想怎么要就怎么要。”
“如何才能讓老百姓知道呢?”
“將朝廷要收多少稅提前告知百姓,在胥吏收稅之前,老百姓就已經知道了今年該交多少稅。”
“誰來提前告知,告知之人是不是還是胥吏,如何保證胥吏之間不會串通一氣?”
這個無人能夠保證,一個人今天的行為與明天的行為都不會一樣,更何況不同的人,最難把握的是人心。學生把目光都投向了皇帝,希望皇帝能夠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稅收的本質就是掠奪,掠奪別人的額勞動成果,健康的稅收是損有余而補不足,不健康的稅收是損不足而補有余。
既然都是損害人的利益,是人都反感交稅,這是人之常情。朝廷制定稅收政策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百姓的接受程度,制定出合理的稅率。
稅收的制定越簡單漏洞就越少,制定合理的稅率,然后便是提高透明度,讓老百姓清楚的知道自己該交多少稅,而且收稅的人必須給納稅人出具完稅稅票。
若是胥吏不給開具稅票,老百姓可以拒絕交稅。這里就有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老百姓不識字,胥吏寫了什么,老百姓并不清楚。如何才能讓胥吏不敢給百姓胡亂開票呢?
這不僅僅需要律法的制約,更需要提高百姓識字水平。若是一個村子大半的百姓都識字,胥吏還敢胡說八道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地方與朝廷的稅收分配制度,地方上該拿稅收的幾成,朝廷該拿稅收的幾成這些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才能給出更加精準的答案。地方上拿的太少,根本就不夠維持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拿的太多了又會造成強枝弱干的問題,朝廷的國用也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