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蝗蟲將田里的莊稼全部吃完,百姓變成流民,朝廷救不救?
那個時候百姓已經失去了一切能失去的東西,朝廷再開始救助是不是要花費更大精力和錢糧?”
這就是一個非常難解的問題,因為沒錢,所以救災遲緩;因為救災遲緩,所以釀成了更大的禍患;因為出現了更大的禍患,所以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錢糧。
大明末年就是走向這樣的惡性循環,直到最后轟然倒下!結果卻便宜了關外的那群野豬皮。
學生都無法回答,朱瞻基嘆了口氣說道:“你們記住了,等你們主政一方的時候,遇到災情,要第一時間想辦法救援,無論是動員百姓自救,還是官府出面救助都要趕在第一時間開始救助。
這樣災情受到的損失才會最小,官府沒錢不是理由,做為官府沒有錢那是你這個主政者的失職。百姓們交了那么多的賦稅,怎么到了官府這里就沒錢了,錢去了哪里?
所以執政者首先要懂的是財稅知識,如何征收賦稅,既不傷民,還能提供充分賦稅渠道。有錢才好辦事,不能如現在的朝廷這般,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還有官員會實心做事嗎?”
“陛下!學生覺得這蝗災只是依靠人力捕捉,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人力才能抓到多少!”李昊對人力捕捉蝗蟲還是持懷疑的態度。
“你說的對,單靠人力肯定不行,不行也得做,不能讓百姓有絕望的感覺,每天抓蝗蟲能夠得到一點兒銅錢,這就是生活下去的動力。
不然百姓們面對著如此大的災難,很容易產生悲觀心理,尋短見也不是不會發生。讓百姓去抓蝗蟲就是給百姓一個希望,人有希望才不會變得麻木,才不會像是一具行尸走肉!”
“陛下,可有完全克制蝗蟲的辦法?”一名學生問。
“有!若是有幾百萬只鴨子,投入到田里,這些蝗蟲就會成為鴨子的腹中餐。對于鴨子這種食量巨大的家禽,蝗蟲是非常美味的食物。
朕已經讓范安去房山州傳朕的口諭,動員房山所有的養鴨戶趕鴨入田,參與捕蝗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