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站在船舷上看著河口波瀾壯闊的場面,不由感慨:“沒想到這異域之地竟然有如此壯闊的大河,就連大明的黃河、長江也沒有如此大的水量!”
身邊的親兵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河,接著王景弘的話說道:“公公所言甚是,這河得有多寬啊?”
“已經(jīng)有船去測量這河口的寬度,這里已經(jīng)非常炎熱,正午時日頭下基本上都沒有影子,說明我們又到了天下的中間位置,從這里在往北走估計又能看到紫微星了。”
親兵也是航海多年的老海狗,自然明白王景弘話中的意思,這個發(fā)現(xiàn)意味著船隊再往北走,距離大明會越來越近。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前去探路的船只返回,經(jīng)過大致的測量,這個河口最寬處竟然達到了四十里,簡直跟湖海沒有什么區(qū)別。
明人判斷是不是河流的依據(jù)就是嘗一嘗水的味道,若是淡水就證明是河流,若是咸水那就證明是海。
探路之人匯報了一個重要的消息,河流南岸有一個聚居的土人部落,這些土人對突然闖入他們領地的明人展示友好的態(tài)度。
雖然雙方的語言不通,并不知道對方在說些什么,但是善意的微笑在人類的社會是想通的,土人感受到了明人沒有敵意,便熱情的接待了他們。
明人用絲綢、茶葉、瓷器這些大明的特產(chǎn)與土人交換物資。土人第一次見到這個世界竟然還有如此精致的布匹和物品,紛紛兩眼放光,拿出他們自認為最好的東西與明人交換。
很快在大河南岸就形成了一個簡易的交易市場,土人亂七八糟的東西對大明沒有任何用處,對于大明來說,土人的黃金、糧食,以及一些亮晶晶的石頭才是大明最需要的貨物。
經(jīng)過雙方不斷的磨合之后,土人終于知道了明人需要什么,一場與土人的交易正式展開。
土人已經(jīng)學會了冶煉金屬,并且形成了華夏部落文明時代的農(nóng)耕社會,生存上已經(jīng)脫離了采集狩獵的生活,開始注重耕種土地獲得糧食。
不過土人的耕作方式落后,并沒有多少多余的物資用于交換物資,在河口連續(xù)交易了三天之后,土人的購買力已經(jīng)放空,船隊也獲得充足的補給。
這一次補給是船隊從木骨都束出發(fā)以后,獲得的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補給。這一次的補給,最少能夠讓船隊糧食堅持兩個月的時間。
這讓王景弘有了更大的底氣,繼續(xù)向北航行。從大河河口出發(fā),一路向北,陸地上的土人開始漸漸地多了起來,
大明的絲綢、瓷器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使得船隊非常容易獲得補給,而且王景弘發(fā)現(xiàn),越往北走,土人的膚色越淺,從黑的油亮過渡到了有些栗色的黑。
繞過后世的幾內(nèi)亞灣,在一個月后,船隊抵達了一座港口城市,這座城市的居民膚色慘白,頭發(fā)倒是黑色的。
&na(葡萄牙首都),船隊靠近港口的時候,被一隊明顯與大明船只風格不同的小船攔截。
看到這隊攔截的船隊,王景弘瞳孔收縮,憑著直覺他便知道這是一支精銳的海軍,雖然船只不大,但是其配合之默契,行動之迅速,都是王景弘在大明之外看到的訓練最精良的士兵。
不用王景弘吩咐,海軍官兵就已經(jīng)擺出了防御模式,對方似乎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船只,也不敢輕舉妄動。
王景弘雖然不怕眼前的這點海軍軍隊,只要大明海軍想打,很快就能覆滅這支軍隊,但是很明顯這只是這個國家的一支巡邏軍隊,真正的實力還沒有展示出來。
為了表示大明沒有敵意,王景弘命人給攔截的軍隊送去一套瓷器茶具。一個瓷壺配著四個茶碗,這樣的瓷器在大明價錢不會超過一百文錢,可是這樣一套瓷器交到攔截的軍隊手中,頓時讓軍隊沸騰了。
他們不是沒有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