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就沒有死戰不降的傳統,在葡萄牙人的喊話中,自知逃生無望的巡邏隊走出船艙向大明軍隊投降。
沒有了海軍的攔截,加的斯港口便暴露在了大明海軍的炮火之下,為了給卡斯蒂利亞王國,一個難忘的教訓,王景弘下令,所有火炮齊射,打完兩個基數(一個基數六發,一門火炮配六個子銃,打完之后就需要降溫之后才能裝填)的炮彈。
大明海軍一艘戰船上擁有五十門火炮,十艘戰船就是五百門火炮,加的斯居民何時承受過如此密集的火炮洗地。
好在加的斯的民居大多數都是石材建筑,在炮擊中只有一些房屋出現了垮塌,沒有燃起大規模的大火。
即使如此,大明海軍的強大還是給卡斯蒂利亞王國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炮彈鋪天蓋地的砸來,給人的感覺就是絕望,人們不知道自己會被哪一發炮彈砸中。
炮擊結束之后,大明海軍輕易的便占領了加的斯港,并且面對卡斯蒂利亞腹地方向進行布防。大明海軍陸戰隊除了留守在昆侖洲的一千陸戰隊外,跟隨船隊的陸戰隊還有一千人。
這一千人馬對付一個國家根本就是癡心妄想,王景弘之所以要讓陸戰隊上岸,是為了將卡斯蒂利亞王國軍隊調動到岸邊,利用火炮給予敵軍一次難忘的打擊。
卡斯蒂利亞王國軍隊會來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國家的領土被敵人占據,若是不把敵人趕出領土,對民心士氣的傷害非常大。
一個政權不能抵御外敵,就會極大的動搖政權的合法性,卡斯蒂利亞王國必須要出兵將明軍趕下海。
這是陽謀,卡斯蒂利亞王國明知道明軍的海軍火炮厲害,也不得不出兵。果然明軍在加的斯登陸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首都托萊多,國王與政府高層以及貴族都是異口同聲的一定要將異教徒趕下大海。
最好能夠俘虜他們的將軍,用以逼迫中國人與卡斯蒂利亞簽訂貿易通商條約。經過一番商議之后,國王胡安二世親自率領五萬精銳的軍隊殺向加的斯。
在加的斯登陸的大明軍隊,每天都在向內陸方向進行攻擊前進,然后便退回駐地。一方面大軍向前攻擊順帶還能獲得補給,使得船隊的補給能夠多堅持一些日子,不能完全依靠葡萄牙人的補給。
另一方面在異國他鄉作戰,就算加一萬個小心都不算過分。若是被人家悄悄的摸了營,那大明這點兒人馬很快就會被人家淹沒。
卡斯蒂利亞軍隊不是沒想過偷襲,可是加的斯的軍隊本就數量不多,在大明軍隊登陸的過程中又損失了不少,根本就沒有余力進行偷襲,只能在安全距離上對大明軍隊進行監視,等待援軍的到來。
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在大明軍隊踏上加的斯的土地上之后,半個月的時間胡安二世便帶著軍隊來到了加的斯。
這個時候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大明軍隊在加的斯的營壘已經非常堅固,以大明的經驗這樣的營壘敵人想要攻破,不付出守軍十倍的兵力,就別想啃的動。
胡安二世的近臣盧納是個優秀的統帥,國王的軍隊主要是盧納在指揮,在安全距離上盧納觀察著大明的營壘,一千人的營壘并不大,國王有五萬軍隊,就算用人命堆也能將這些異教徒。
不過老于政治的盧納沒有立刻表態,而是詢問國王的意思,胡安二世最擔心的就是在他們開始進攻的時候,敵人的火炮突然標準他們射擊,他不敢保證他的軍隊在密集的炮彈下不會崩潰。
“親愛的盧納,我們要如何躲避中國人的炮彈,我有理由相信這些異教徒的火炮一定能夠打到他們的營壘對面。”胡安二世問道。
“您忠實的盧納沒有更好的辦法,為了避免傷亡,我們的軍隊不要排列的那么整齊密集,只要我們站的足夠遠,敵人的火炮就不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