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對于卡葡雙方的貿(mào)易權(quán)爭奪,并不是看的很懂,這樣的份額到底有什么意義,貨物在大明手里,大明想給誰多少,就算不能明面給,也完全有各種辦法進行操作。
可是當卡葡兩國的草擬出條約內(nèi)容請王景弘過目時,王景弘才終于明白了這條約重要性。條約的重要性不再遵守條約,而在撕毀條約的代價。
大明也是條約的一方,有義務(wù)遵守條約的執(zhí)行,這讓王景弘明白了西方蠻夷也是希望誠信的,條約的簽署最大的目的就是誠信,一旦失去契約精神,撕毀條約,再想樹立起信譽可就難上加難。
王景弘暗暗吃驚,這一次自己大意了,在這條約上大明明顯是吃了暗虧。本來應(yīng)該是大明主導(dǎo)的條約,結(jié)果卻弄成了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者。
同時條約中關(guān)于貨物的定價權(quán)問題上,規(guī)定了大明的貨物到港之后不得隨意漲價,所有商品的價格要由雙方協(xié)商而定,這就讓卡葡兩國有了議價的權(quán)力。
在條約中貨物必須賣給兩國的情況下,對方有了議價權(quán),會讓大明非常的被動。
不過好在大明的貨物至少都是十倍之利,完全是賣方市場,暫時對大明還沒有影響。可是卻由不得王景弘不警醒,這西夷與其他地方的土人截然不同。他們有他們的一套理論方法,完全與大明的倫理道德不同,但是也能自圓其說。
既然答應(yīng)了條約,就不能反悔,王景弘盡管心中憤懣不已,還是提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條約一式六份,王景弘、亨利王子與盧納每人一份,他們手中的這一份屬于備份條約。還有三份分別要在葡萄牙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和大明用上帝王之印后才算正式生效。
這份條約被稱作《中國、葡萄牙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三國友好通商條約》,這個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大明正式開始涉足西方事物,雖然有所瑕疵,但是瑕不掩瑜,為將來的大明在西方的進一步獲取利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條約簽訂后,王景弘與亨利王子單獨會談:“亨利王子!為了表達大明對盟友的重視,咱家決定在貴國留下一支軍隊,在貴國受到外國侵襲時,大明在貴國的駐軍有義務(wù)幫助貴國抵御外辱。”
“鄙人感謝中國盟友的支持,王將軍打算留下多少人駐守?”
“我大明艦隊暫時兵力不足,咱家準備留下一個營的人馬在貴國駐守,不過糧食后勤需要貴國負擔!”
這么長時間的接觸,亨利王子已經(jīng)知道大明一個營的人數(shù)是多少。充其量也就四五百人,對葡萄牙王國的安全沒有多少影響,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亨利王子爽快的答應(yīng)了王景弘的要求,并且亨利王子提出了一個讓王景弘糾結(jié)的要求,那就是亨利王子希望跟隨艦隊返回大明,對大明進行訪問。
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可是繞過風暴角來到西方的航線是大明的秘密,一旦亨利王子跟隨王景弘回到大明,再次返回葡萄牙的時候,這條航線就會被葡萄牙人知道。
若是有一天他們也想自己駕船到東方去,憑著大明在風暴角的那點力量根本就攔不住。當這些西夷來到舊港,大明再想按照現(xiàn)在的價格賣給他們貨物就根本不可能了。
皇帝陛下給他的其中一個命令就是不能讓西夷來到東方,對于亨利王子的要求,王景弘表示愛莫能助,在沒有皇帝陛下的特許之下,他不敢?guī)魏瓮馊诉M入大明境內(nèi)。
這讓亨利王子很是失望,不過卻更加堅定了他支持航海的決心。
隨著北半球開始進入冬季,大明帶到西方的貨物早已銷售一空,除了留給喬開春用作軍費的物資之外,其余的金銀物資全部裝船。
在加的斯裝上采購的十五只綿羊之后,王景弘開始返航回國,值得一提的是在加的斯海戰(zhàn)中繳獲的十幾艘西方艦船也被重新裝上風帆,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