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讓洪保接管艦隊,范安便知道又一個太監大佬崛起了,當今皇帝與太宗皇帝一樣喜歡重用太監。不一樣的是當今下旨整個大明停止閹割兒童,給出的理由是閹割兒童不利于發展人口,如今正是大明開拓進取的好時機,以大明現有的人口根本就撐不起一個世界性大國。
現有的太監已經成了大明最后一批太監,不使用太監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皇宮那么大總要有人灑掃庭除。若是用女子,女子天生就有局限性,有些活女子根本就干不了。
而且大量女子進宮就會耽誤最佳的婚配年齡,同樣不利于人口的發展。這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一夫一妻制。
想要推行一夫一妻制,對于眼下的大明來說,比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還要難。畢竟食色性也,有錢了若是不娶妻納妾如何能顯示出自己的富貴。
更為關鍵的是皇室若是遵循一夫一妻制度,一旦皇后無子,那就是天大的政治事件。
朱瞻基有后世的經歷,自然是知道這生男生女與女子自身的關系不是很大,就算是后世科學昌明,也無法解決懷男懷女隨心所欲。
夏元吉的離世與鄭和的病倒,讓朱瞻基意識到皇爺爺給他留下的肱股之臣都將老去,大明朝已經到了更換新鮮血液的時候。
這個時候一些年輕而有能力的官員必須盡快的提拔上來,讓他們承擔更大的責任。
朱瞻基查看過全國官員的履歷,每年都會接見一些進京述職的地方官員,大多數官員都是抱殘守缺,滿口的仁義道德,一問到政事便漏洞百出,對于地方治理毫無規劃可言。
不過也有一些讀書人中的另類,如今的兵部侍郎王驥就是其中的一位。王驥在朱瞻基的眼里像武夫多過于像文官,不過他卻是地地道道的文官,乃是永樂四年進士出身。
二十多年的宦海沉浮已經讓他升到兵部侍郎的高位,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很快王驥就會登上兵部尚書的位置。
劉觀已經在舊港待了五六年,從去年開始身體就已經不行了,劉觀已經連續上了三次乞骸骨的奏疏。錦衣衛也回報劉觀近一年來大半時間都是靠湯藥維持,恐怕時日不多了。
現在急需找到一個人代替劉觀執掌舊港布政使司,大明朝想當官的有的是,可是想去海外當官的卻并不多,所有讀書人都視出海為險途,但凡有辦法都沒人愿意出海。
朱瞻基特旨將王驥與于謙和弋謙三人都詔到了濟南行在,皇帝登基這么多年很少召見大臣,每次召見準有大事發生。
今次一下子召見不同部門的三位大臣,朝堂上又要出現震蕩了,京城眾官員紛紛猜測皇帝召見這三人到底所為何事。
這三人,弋謙是皇帝的喉舌,皇帝想說的話都會通過弋謙掌控的邸報發表出去,就算大臣們再想隱瞞,也擋不住邸報在大街小巷里售賣。
于謙是個兩面都不討好的人,這邊因為在都察院查貪腐,得罪了太多的同僚,搞得到現在都沒有官員愿意與他接近,于謙也一直以孤臣自居。那邊對皇帝于謙也不親近,從來不會主動去請見皇帝,與皇帝拉近私人關系,皇帝也不怎么喜歡這個愣頭青。
王驥是典型的士大夫,是文官的自己人,也是文官中少數實干型官員。這三個人的組合根本就挨不上邊兒,朝臣們想破頭都想不出皇帝召見這幾人到底是為了什么!
王驥等人也是不知道皇帝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既然皇帝傳召,不敢怠慢,北京到濟南八百里,快馬加鞭也要五六天才能趕到。
到了濟南行在,門口等候的小宦官聽說這三人到了,趕緊將三人引進皇帝的書房外,小宦官進入書房稟報。很快一個陌生的內官從書房走出來對三人點點頭道:“三位隨咱家進來吧,皇爺已經等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