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考慮在我趙國投資一個莊園嗎?若是三位有意愿,我趙國可以為三位提供貸款,保證讓三位賺個盆滿缽滿!”
三人頓時明白了,這哪里是帶他們來參觀,分明是想拉他們入伙??!不過三人都已經不是未經世事的毛頭小子,最年輕的于謙也已經是而立之年。
這趙國所賣的肯定是沒有開墾的荒地,花四五萬貫買了地,至少還要花同樣的代價進行開發。趙國給出這么優惠的條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讓投資者幫他們從國內拉人,不管投資成不成功,從國內帶來的百姓都會留在趙國,增加了趙國的人口。
幾人不禁動容,這些藩王在國內簡直就是蛀蟲,好事沒干幾件,壞事做的數不清。
就因為他們姓朱便無人敢招惹他們,短短幾十年便成了大明的一大敝政,如今被封到海外,就跟換了個似的,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的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為了增強國力連忽悠的手段都用上了。
這些藩王都是這樣的心氣,何愁這些藩國不興,可是這些藩國若是太強大了會不會對大明母國造成威脅?
三人都是清官,就算家里儀仗他們的功名獲得了不少利益,那也是屬于家族的,他們個人動用不了多少錢財。
如此出手就是十萬貫的投資,可不是他們這樣的人能夠承受的起的。
似乎是看出了三人的想法,朱瞻塙笑道:“幾位大人若是覺得一下子投資這么多錢,風險太大,可以投資小一點兒,比如可以買一千畝地進行經營,等手頭寬裕了,再擴大經營。
不過地塊越小,成本就越高,若是有本錢還是進行大的投入才能分攤成本,掙到更多的錢!”
三人說不心動那是假的,只要投資幾千貫再從趙國貸點款,就能擁有一千畝土地經營種植園,他們可是很清楚糖在大明的價格,遠不是趙國出手的三十文,若是他們能夠自己運回國內,利潤至少要翻上一番。
最后三人還是經受住了誘惑,朝廷派他們出海是為了主政一方,而不是為了讓他們來給自己撈好處。
雖然說在趙國投資是私人事情,但是當自己在趙國有了資產,在與趙國進行往來的時候,恐怕就會少幾分底氣。
朱瞻塙被拒絕了也不生氣,而是表示幾位未來都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趙國與幾位打交道的時候還多著呢,幾位日后自然知道他趙國世子的為人。
不得不說三人對趙國世子表現出來的修養和一個政治人物的心胸都很欽佩,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世子,放在大明只能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宗藩,而在這海外之地卻能發揮出朱瞻塙的全部本事。
皇帝陛下真是看得深遠啊,將這些宗室勛貴封藩到了海外,就等于將這些海外土地納入了大明的領土范圍。
這些宗室勛貴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用朝廷催促,他們就會自發的進行擴張發展。
按照他們跟朝廷的約定,他們發展的越好,收的稅越多,朝廷獲得的利益就越多。因為他們稅賦的兩成是要上交朝廷的,未來宗室勛貴將整個南洋填滿,一年光是賦稅就要給朝廷繳納多少!
與趙國主打甘蔗制糖產業不同,趙國的鄰國卻更像一個縮小版的大明,作為第一個封藩海外的藩王,朱高煦已經來到漢王島四五年時間,他從剛開始的無奈選擇,到現在就算朱瞻基讓他回大明就藩,他都不愿意。
如今的漢國已經是擁有兩座城市,人口(含土人)五十萬的地區強國,和漢國相鄰的蘇祿國已經完全被漢國吞并,整個漢王島只剩下漢王國一個政權。
王驥等人在三寶顏下船之后,眼前的風土人情讓幾人一陣恍惚,以為他們又回到了大明本土。
三寶顏是一座建立在海邊的城池,這里作為漢王國第二大城市,其生活習慣,城池構造,都與大明并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