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政策根本就不是漢王的原創,這分明就是皇帝陛下的新政在漢國的表現。大明新政推行有士紳大戶掣肘,到現在山東一地還沒有完成土改。
可是漢國則不同,他們是一張白紙,從上到下都沉浸在建設國家的熱情中,不但沒有人掣肘,而且還會覺得做的不到位。
因為漢國權貴的利益已經從土地轉向了工商業,漢國從無到有建設一個國家,大到鋼鐵、機械、武器裝備,小到油鹽醬醋,布匹、炊具,這些東西都有不小的缺口。
漢國的貴人只要掌控一種產業,就足以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種地收租哪有壟斷市場掙錢!
與趙國推行種植園經濟,發展大農業不同,漢國可是打算工業立國。
王驥心中警惕心頓起,這漢國照著這個速度發展,要不了多少年就能發展成一個人口百萬帶甲幾十萬的大國,若是這漢國心生反意,大明若是還是按照如今這種朝廷連稅都收不上來的模式經營,還能抵抗的住漢國的進攻嗎?
聽了漢王的一番話后,王驥突然感覺意興闌珊,只是在宴席上強顏歡笑。宴席散場之后,眾人被安排到漢國的迎賓館驛,王驥吩咐自己的小廝將洪保和于謙、弋謙請到自己的房間。
幾人都沒少喝酒,本來都打算睡覺了,卻被王驥硬生生的叫了過來,也不知道這王尚德到底要干什么!
王驥吩咐小廝守在門外,親自給幾人倒了一杯濃茶提神,放下茶壺低聲說道:“各位對漢國印象如何?”
幾人不明白王驥為何這么問,不過幾人都對漢國的印象不錯,漢國如今可以說是人人有飯吃,孩子們人人有書讀。
漢國施行的是所有適齡的兒童都必須讀書的政策,這個政策開始是受到百姓反對的,男童讀書還能理解,這女童讀書干什么,早晚都要嫁做人婦。
不過朱高煦一句話就讓所有的反對聲音沒有了,他就問了一句,你家兒子娶媳婦是希望娶一個知書達理能夠相夫教子的賢妻,還是娶一個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蠻不講理的潑婦。
這話就根本不用問,大戶人家娶的正妻首先要得就是知書達理,現在漢國百姓已經不為吃飯犯愁,學堂讀書也不用花錢,讓自家的閨女讀幾天書知道禮義廉恥,將來找個好婆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漢國百姓大都是大明百姓移民過來,思想上畢竟還是保守的,堅決不同意男女混校,男女之間必須分校讀書。
弋謙掌握大明輿論喉舌,對皇帝的政策走向還是比較了解的,他看到漢國的政策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現在王驥這么一問,他馬上就想明白了,笑著接話道:“這漢國如今倒是很像我等常說的大同社會,可見漢王在治國上是用了心的。
不過這漢國的國策余以為其實是在抄陛下的新政,漢國施行的政策,我大明房山州早已經在施行。”
王驥皺眉道:“你光看到了漢國光亮的一面,可是卻沒有看到漢國對大明的隱患。
老夫不得不承認,漢國治理的確實不錯,短短幾年時間就已經擁有了兩座城池,人口幾十萬。
可是越是如此老夫才更加的擔心,畢竟這漢王怎么來的南洋你我心知肚明,難道你們就不擔心漢王厲兵秣馬有一天殺回大明嗎?”
洪保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王驥冷笑著說道:“若是能讓漢國打回大明,我海軍上下就該集體自裁了,只要漢王腦子沒有昏了頭,就知道他根本就沒有返回大明的機會。
再說大明這么大的體量若是還能被漢國這么小的一個國家擊敗,只能證明你們的無能!”
被一個老太監當面指責無能,幾個文官都是羞憤不已,紛紛怒視洪保,恨不得將洪保生吞活剝。
“洪公公為何出口傷人,尚德公居安思危何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