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布政使司,土司勢力盤根錯節,想要施行新政,必然會與土官發生激烈的沖突,臣認為當徐徐圖之!”吏部尚書蹇義反對道。
朱瞻基不置可否,問道:“還有誰有什么不同的意見,都來說一說,對錯沒有關系,只要言之有物就可供大家參考?!?
“臣以為,不管是施行新政還是,做其他什么事情,首先要做的是厘清吏治,理順朝廷上下的關系,只有上下一心,陛下才能如臂使指!”上海海關大使兼蘇松巡撫周忱起身發言。
“陛下!臣覺得周恂如之言優待商榷,吏治一道需要常抓不懈,若是等到吏治澄清再進行新政推行,那得等到什么時候。
況且舊制之下,官吏早已無法適應新政要求,正好借新政推行之際,對舊式官員進行統一的培訓考核,通過考核者繼續為官,通不過考核者或貶官使用,或者削職為民。
如此一來,既厘清了吏治,又推行了新政何樂而不為也!”戶部侍郎王佐出言反駁道。
一番話下來讓朱瞻基不由對他刮目相看,看來能在史書留名之人沒有一個是蠢材,就憑王公弼這番話,不說此人能力如何,最起碼的官場嗅覺絕對不差。
接著又有幾人發表了觀點,大致上都是與吏治新政有關,并無多少新意,朱瞻基將目光看向了戶部右侍郎唐三任,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之后,唐三任知道該自己說話了。
“陛下!諸位同僚!不管我們要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我們的權力的邊界在哪里,比如一個知縣每天的工作內容是什么?首輔每天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所有人都能各司其職,保證做到盡職守責,不做越界之事。
比如知縣不能去做收稅之事,稅務官也不能審判案件,只有權責明確才能責任到人,誰的責任就是誰的責任。
因為中樞改制之后的首要任務不是推行任何新政,而是立法!一部《大明官吏法則》,《法則》會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官員的明確權力與責任,要做到權責分明!”
“好一個權責分明,朕看這個立法就由三法司與內閣共同草擬,形成最終意見之后,報朕批準,任何官員在上任之前都要熟讀《大明官吏法則》,知道自己上任之后的職責所在。
朕有一個要求,法律必須文字直白準確,朕看現在流行的白話話本的寫作方式就不錯,法律的目的是將法律條文描述清楚清楚,而不是賣弄文采,云山霧罩,讓人鉆法律的空子?!?
“臣等領旨!”三法司的主官與內閣諸臣趕緊起身領旨。
眾臣明白,這部法律就是為了給官員套上一個緊箍咒,只要大明政治制度不崩塌,皇帝只要監督官員有沒有按照《大明官吏法則》做事就能對官員有效監督。
“說完這些,朕再說一下朕手中的錦衣衛與東廠的安排,新政改制之后,錦衣衛改制為國家安全部,主要負責隨大明周邊國家的監控,確保其他國家在對大明有非分之想時,大明能夠做出及時反應。
東廠改制為內務部,負責大明國內的敵對勢力監控與打擊,同時對大明官員有監視之權,當然內務部沒有抓捕之權,在掌握官員的不法證據之后,便將證據移交都察院,都察院向刑部下達批捕令!
朕知道諸位非常反感錦衣衛與東廠,不過各位捫心自問,若是朝臣都能安守本分,朕用得著花費這么大的精力組建錦衣衛與東廠嗎?將錦衣衛與東廠的抓捕審訊之權去除,已經是朕對諸位愛卿的最大尊重!”
群臣很想說撤銷錦衣衛與東廠,可是卻無人敢說,這些人的屁股底下就沒有幾個是干凈的,真要反對皇帝設置監督他們的機構,皇帝隨時都能拿出他們不法的證據。
文官們經歷了洪武、永樂兩位強勢的皇帝,一直都穩穩地壓制著他們,好容易等到了仁宗一個愿意和他們合作的皇帝,結果不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