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像吏部這般,一年只有百萬預算,大明朝還怕沒錢嗎?
接下來是文宣部的侍郎王直匯報文宣部預算,王直在一眾大佬面前是晚輩,姿態放得很低,行禮過后介紹道:"文宣部主要管控大明的文化娛樂產業,尤其是現在已經漸漸流行的話本、戲曲等文化產業,這些話本的出版與戲曲的演出都需要經過文宣部的審核,杜絕任何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話本流傳,比如那些,還有一些造謠生事的話本,以及影射朝廷對朝廷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讀物都將被被禁止。
當然朝廷不是不能接受批評意見,這些批評要有建設性,每個人要對自己落在紙面上的話語負責,不能信口開河,曾經的言官風聞言事,胡說八道打擊政敵之事將一去不復返了。
只要民間能夠拿出有理有據的批評,朝廷非常愿意傾聽民意,甚至可以將你的意見刊登在邸報上廣而告之,若是造謠誹謗,那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一點上文宣部絕不會手軟,發現一例打擊一例。
為了更好的配合朝廷新政,文宣部在各府縣成立文化局,各省成立文化總局,負責對大明的文化產業進行監管,同時對各地的刻印作坊進行監管,所有刻印作坊必須在文化局取得印刷許可證才能進行印刷,所有新的話本印刷都必須經過文化局的審核,只有拿到出版發行許可才能進行印刷。
在文宣部總部成聞出版司、文化宣傳司、邸報司和教坊司,其中新聞出版司直接對接各地的文化局,監管天下所有印刷作坊,戲班、茶樓說書人等有傳播影響力的人和事物。
文化宣傳司組織整個大明有影響力的戲劇作家、話本作家創作積極向上的作品,在全國巡演,宣傳朝廷的新政政策,讓老百姓明白朝廷的新政。
邸報司負責邸報的發行,邸報未來必須要在全國鋪開,要做到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新政是怎么一回事。
教坊司本是一個很好歌舞舞臺,可是卻成了藏污納垢之地,陛下已經有嚴旨,所有教坊司女子全部取消奴籍,給予正式演員編制,文化宣傳司所創作的劇本、話本都需要教坊司的演員進行表演。以后教坊司將在大明各地巡回演出,一方面豐富百姓的文化活動,一方面宣傳朝廷的大政方針。
這樣算下來文宣部在各府縣設立一個文化局,按照每個局十人編制,至少需要五千官吏,文宣司需要專業的人才,搜羅天下的英才組成專業的寫作團隊,定員不限,上限不超過百人。
邸報司面向全國發行,暫時只能鋪到新政施行的地方,不過邸報有廣告收入,不但不需要朝廷撥款,還能為朝廷獲取一些利潤。
教坊司也是如此,即使演出的門票收入不多,相必養活整個教坊司的演員應該是不成問題。不過教坊司因為女子居多,管理上需要格外嚴格,任何敢于非禮褻瀆這些女子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
文宣部的預算六千人計算,以及各地鋪開的啟動費用暫時定為一百萬兩。"
楊士奇已經眉開眼笑,連著兩個部門都只申請一百萬兩銀幣的預算,若是剩下的十個部門都是預算一百萬兩,那明年的財政還能有盈余。
本來心情已經向好的楊士奇在工業部尚書匯報完預算之后,心情再一次跌落谷底。胡元澄首先介紹了工業部的構成:"工業部分為重工業司、輕工業司、礦業司、軍工司四司,
重工業司負責管理大明所有的重工業制造,包括煉焦、鋼鐵、鑄造、機械加工制造等行業,是我大明的脊梁。
輕工業司負責管理大明所有的紡織、家具、瓷器、茶葉加工等行業,是我大明的錢袋子。
礦業司負責管理大明所有的礦山、包括、煤炭、鐵礦、銅礦、黃金白銀等礦山的開采,所有的礦山原則上不允許私人開采,除非獲得礦業司頒發的采礦許可證。
軍工司是一個特殊的部門,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