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時候需要就什么時候撥款。”皇帝折衷說道。
“臣沒有意見,就是不知道李侍郎有什么意見。”
皇帝看向李擎問道:“李擎覺得如何?”
“只要在對外交往部申請撥款時,內閣不做刁難臣便沒有意見。”
楊士奇怒容滿面,這個李擎怎么這么不會說話,這不是成心讓別人下不來臺嗎?重重的哼了一聲,楊士奇表態道:“只要是合理的撥款,內閣不會對任何人刁難,內閣所作所為,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為了朝廷。”
到了這個時候只剩下了一個醫療衛生部的預算還沒有匯報,王安國都當上太醫院使就說明這人不是那種只知道鉆研醫道的醫癡。
從太醫院使的位置上一下子升到了正二品的尚書,當時讓王安國高興了好一陣子,不過高興過后就是惶恐,貿然登上高位,若是沒有響應的能力那就叫做德不配位。
這些天王安國一直都在琢磨著這醫療衛生部該怎么運轉,不同于原本的太醫院只是為皇家貴人服務,醫療衛生部的目標是為整個大明服務。
為貴人服務與為整個大明百姓服務那概念可是大不相同,這接下來的工作該怎么做,鋪開工作又要花多少錢,這些都是王安國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到現在王安國也沒有完全的想明白整個大明的布局該怎么辦,不過一個大概的框架已經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陛下!元輔!諸位同僚!醫療衛生部分為醫院、藥材、衛生健康、預防傳染四司,各司其職做好大明的醫療衛生工作。
醫院司計劃明年在兩京三省的京城、南京、濟南、杭州、福建開設七座大型的醫院,其中京城與南京各兩座,其他三城個一座。
每座醫院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科、五官科、骨科所有類別,每科三人,保證十二個時辰之內,隨時都有人能夠接診,七個科室需要坐堂醫生二十一人。每個醫生至少要配備兩名以上的學徒,一方面跟著師傅學醫,一方面給師傅打下手。
這些學徒絕對不是什么都不會的生手,而是至少學過三年以上醫術之人。除了醫生之外,還要有抓藥之人,每個科室至少要配備三名抓藥的藥師,還要有若干學徒幫忙。
單憑這樣的學徒方式,根本不能解決未來醫院擴張,醫生的缺口,因此開辦醫學堂,就成了刻不容緩之事。
每個醫院必須兼顧著一座醫學堂的教學工作,一座醫學堂的投資每一期招生一百人,學制五年,五年之內所有花費由醫院司承擔,五年之后若是不能達到醫院司的要求完成所學專業。將繼續在學堂學習,所有的學習費用由學生自己承擔。
完成學業的學生,將被分配到各個醫院實習。實習期滿達到醫院的任職要求,便可留在醫院工作,成為醫院司正式編制醫生。
還要有手術室、病房用于手術后的病人住院觀察,這些科室共計需要一百人以上,七座醫院至少需要七百人。這些醫生的招募都需要高薪聘請,不然人家憑什么不自己干,來醫院干什么。
還有醫院的建設也需要大筆的投資,一座醫院建造下來,沒有二萬兩銀幣估計下不來。
一下子開設這么多的醫院,藥材的供應就成了主要問題,這就需要藥材司的努力,藥材司必須在整個大明選擇適合種植藥材的基地,進行人工培育藥材。
同時也在藥材基地開辦成藥廠,炮制藥材,最好要多選擇幾家,互相比較,如此就可避免藥材商以次充好,用劣質藥材坑害百姓。
衛生健康司的職責是向老百姓宣傳病從口入的道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需要衛生健康司組織各個醫院的醫生定期在邸報上發表一些關于衛生宣傳的文章。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十年之內根本就看不到什么效果。
預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