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山名持豐對幕府沒有那么忠誠,可是他卻是個倭國人,從來都不愿意倭國滅亡,就算明國沒有將倭國國民殺光,經過明國幾代人的統治,他們肯定就會忘記自己是倭國人的事實。
“王將軍,您能不能給我交個底,明國朝廷的底線是什么?我看看我能不能做主,若是不能做主,我明天就趕回京都,請示將軍,讓將軍給出一個我國最后的條件。”
“山名大人,實不相瞞,這些條件不是咱家定的,和談那是皇帝陛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的決定,若是拿不到倭國足夠的誠意,你認為咱家能夠擋得住國內主戰的聲音嗎?
這么說吧,咱家手里的權限很小,比如倭國國王去除天皇稱號就是絕對不能更改的條件,倒是這賠款還能少一些,后面還有一些貿易、法律條件,明天再說吧。
你也跟咱家說句實話,你到底有多大的權限,別我們在這里浪費時間,你卻什么主都做不了,真要激怒了主戰派,后果是什么,你應該比咱家清楚?!?
“王將軍,不是我國不愿意賠償,而是這一萬萬兩銀幣,就是把我國賣了也拿不出來啊!”
“這才是我們要談的,我們要談的是你們怎么償還這筆錢,我雖然沒有權力改變你們賠償多少錢,但是卻有權力決定這筆錢你們怎么還。”
“不管怎么還,我國也拿不出這么多錢,明國就是把我國滅了,也還是賠不起?!?
“一年賠不起,那十年呢、二十年呢?”
“您是說我國可以分開還?”
“這就看我們怎么談了,談判不就是有來有往嘛!”
“那天皇的去名號呢?”
“你們傻呀?給我大明的國書里不稱天皇,對外交往的稱呼中不能自稱天皇,自己關起門來,叫什么誰管你們啊!”
“王將軍這是?”
“這是什么,咱家若不是不想讓那金英得勢,至于這么苦口婆心跟你們在這費勁嗎?直接派兵打不更省事。”
山名持豐頓時就明白了,對待皇國的問題,明國內部爭斗的很厲害,目前是王瑾代表的一方占上風,金英代表的一方占下風。
腦補完這些之后,再看王瑾的時候,怎么看怎么順眼,這就是個一心為倭國著想的人嘛,有這樣的人與倭國友好,倭國的未來也不會差。
想到這里山名持豐對著王瑾深深的鞠了一躬:“非常感謝王君的幫助,您永遠是我國的朋友。”
“我個人榮辱不足掛齒,可是倭國千萬生靈不能毀于一旦,這不是我這個信佛之人愿意看到的,不過你們也應該清楚,凡事都有因果,大明從來不欺負人。
你們有今天的結局,是你們自己種下的因。這一點上你們應該多與你們的鄰國朝鮮學習,朝鮮就在大明的身邊,這么多年我大明卻從來不會對朝鮮動武,為什么?”
山名持豐嘴角直抽抽,讓皇國跟朝鮮那樣跪在地上管明國叫爸爸(這不是貶低朝鮮,而是事實,李氏王朝對大明的標準就是以君父事之。),皇國上下還拉不下臉來,不過這場仗打完,相信皇國上下認真擺正自己的位置。
“王君教訓的是,我國從蒙元攻打我國失敗之后,就對中原有了莫名其妙的底氣,這也是懷良親王敢于斬殺大明使者的原因。
我國上下認為就連最強大時候的蒙元都不能拿我國怎么樣,更何況還比不上蒙元強大的明國,正是這種思想讓我國上下認為明國也就是語言恐嚇一番,不用理睬慢慢就會過去。
沒想到的是,貴國這一次真的動手了,而且一動手就讓我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讓我國已經失去了對抗的信心,這才有了在下前來談判的決定?!?
“咱家明白,要說你們選擇與大明對抗,咱家也能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