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老弟咱家真是羨慕你啊,如此名垂青史的大事落到了你的頭上,咱家真想跟陛下申請給你當個副手,去完成這波瀾壯闊的大事。”
“前輩,您羨慕什么啊,聽陛下說東邊的那片大陸要比大明大好多倍,咱家一個人,一個東洋艦隊哪里能照顧的過來,未來把倭國納入大明體系之后,本土艦隊的戰線就會向外推進到倭國以東,南洋以南。
本土艦隊除了一些治安力量,主要艦隊也會前移吧?”
“老弟此言在理,只要控制了倭國,大明在東方幾乎就找不到敵人,西方有西洋艦隊,本土艦隊可不就閑下來了,這個時候艦隊前移就成了必然,不然這么大一支海軍,閑在家里那可是巨大的浪費。
要知道海軍一年的軍費可都是自己掙回來的,總是在家里閑著可掙不回來軍費,我看陛下不但會整合朝鮮和倭國,估計還會將南洋的那些親藩也整合起來,大家一起去東邊大陸發財。
陛下肯定不會用強迫的方式,誰若是看不清形勢,到時候陛下肯定將他們撂下,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發財。”
“這是肯定的,陛下雖然是仁主,但是也不是沒有脾氣的老好人,就看這些親藩誰能夠把握住這一次的機會了。”
“別人咱家不敢保證,漢王絕對會跟隨陛下的腳步,漢王現在對陛下那是心服口服,當初他那么對陛下,陛下都能以誠相待,把他分封到南洋,如今南洋漢王國可是最富裕的國家。
若是單論國民百姓的富裕程度,漢王國的百姓比大明百姓富裕多了,可是漢王國越是強大,漢王就越是謙虛謹慎,這兩年已經不止一次向陛下請旨,希望能將漢王的爵位傳給世子,自己回京城養老。
陛下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讓漢王回來,回來又要怎么安置,爵位肯定是不能再給了,錢財漢王可不缺,漢王國如今一年的歲入二百多萬兩,人口卻只有一百多萬。
這收入合到每個百姓身上足有二兩,這樣的財政收入讓漢王國除了養了一支五萬人的陸軍之外,還養了一支一萬人規模的海軍。
而且漢王國的海軍船只都是自己國家建造,可以說漢王國除了大明之外,可以吊打其他任何藩王。
這樣一支軍事力量,在南洋就是一家獨大的存在,再聯合上北邊的趙王國,兩家能夠湊出十萬大軍,不過趙王國這兩年在南洋的名聲不好,整天在南洋抓土著做奴隸種植甘蔗,大明所消耗的糖有一半都是趙王國產的。”
王瑾對南洋的事不是太熟悉,這些事還是第一次聽說,他驚訝地問道:“南洋諸藩都這么強大了嗎?”
“那要看跟誰比,南洋諸藩的兵力再多,武器裝備這塊卻在大明的手里攥著呢,如今南洋各個藩國手中最先進的火繩槍都是大明生產的,他們每年光是采購武器這一塊基本上就能把歲入消耗掉大半。
這火繩槍與大明使用的燧發槍相比那差距不是一點兒半點兒的大,拿著火繩槍的親藩國軍隊對上大明軍隊,那就是在找虐。
參與大明閱兵了解過大明軍隊戰力的親藩各國,沒有人敢于興起反抗大明的念頭,至于以后會不會有這種問題出現,那就不是我們能夠考慮的。
相信后人比我們這代人更加聰明,更加明白大明宗主對他們的意義所在。也許未來這些親藩國最后都會成為大明的一個省,這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退一萬步講,大明被這些崛起的親藩打敗,大明還是太祖的大明,頂多就是又一次靖難而已。”
“親藩沒有問題,可是那些分封出去的勛貴呢,他們要是起了反心呢?”
“他們呀更沒戲,你也不看看皇帝陛下將他們分封到什么地方,除了英國公張家,成國公朱家,黔國公沐家,這三家的封地與大明相連,其他的那些勛貴,陛下全給丟到了南邊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