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發現任何到來的白皮西夷,都要毫不留情的將其消滅。
這片大陸除了我大明與大明的藩屬可以染指,其他勢力一律不得踏入,這是大明的規矩。
這種赤果果的皇漢思維,王瑾不禁想伸手給皇帝一個大大的贊,想要在東方大陸分一杯羹,那就必須要臣服于大明,按照大明的方式就行改變,不臣服大明也欺負你,那你就別想在東方大陸獲得一絲的好處。
在皇宮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王瑾便開始忙碌著給各個部門分配帶回來的物資,這些物資不光是分配出去就完事,還要跟各個部門講清楚這些物資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尤其種子,這些原產地的生長環境至關重要,若是描述不清楚,在與原產地氣候差距太大的地方培育,根本無法獲得成功。
這個時代可不同于后世,有溫室和大棚,相似的環境至關重要。
王瑾首先來到的是皇家研究院,足足幾千斤的生膠與黎叔林交接完之后,黎叔林欣喜若狂,蒸汽機研究了十多年了,始終無法小型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無法徹底解決漏氣的問題。
正是因為這漏氣問題導致蒸汽機想要有力就只能將蒸汽機的體積做大,可是蒸汽機的體積造的太大又無法與鐵軌車輛匹配。
這就是一個難題,既想馬力大,又想體積小,如何造出體積更小馬力更大的蒸汽機就成了皇家研究院新的任務。
黎叔林與研究院的同事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找出了影響蒸汽機馬力的三大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蒸汽的壓力夠不夠大,只有壓力足夠大的蒸汽沖擊活塞才能使得推力足夠大。
第二個因素是蒸汽機的各個零部件的誤差要小,不能出現明顯的間隙,間隙太大就容易就會造成活塞的力量浪費(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功率損耗)。
第三個因素就是在缸體與活塞在運動時的密封作用,進氣閥門與排氣閥門等需要密封的位置需要耐高溫的密封墊。
現在大明研究的蒸汽機還是最初始的單膨脹式蒸汽機,這是最原始的蒸汽機,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氣缸的制造已經不是問題,蒸汽壓力問題已經解決,研究院的熱鉚接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向工廠推廣。
加工誤差涉及到機械的精密度問題,以目前大明的木制水利機械來說,加工精度只能說是一般,批量生產別說達到后世的高精度公差,就是連標準公差都達不到,這不是工匠不努力,實在是設備太落后。
本來最好解決的密封問題,由于沒有合適的材料,一直拖到宣德十八年底,蒸汽機的量產化依然沒喲完成。
這些年光是在這一個項目上,已經不知道燒掉了多少銀子,若不是皇帝堅持研究,就連最感興趣的黎叔林都有了放棄的想法。
沒辦法壓力太大了,那么多研究經費砸進去,連個響都聽不到,黎叔林怎么能夠不著急。他不是沒有聽到過有人說風涼話,若是把這些浪費的銀子投入到其他地方至少又能修一條南北大通道。
不過皇帝卻對此毫不在意,一直在鼓勵著研究院的所有研究人員,只要努力即使不能研究成功,一些研究成果也能轉化成其他的技術成果。
別的不說,熱鉚接技術就能應用到很多地方,尤其是正在準備使用鐵龍骨造船的造船廠,這樣的鉚接技術是船廠急需的技術。
使用鐵龍骨造船的設想也是迫于無奈,大明如今能夠建造最大萬料以上的大船,然而這樣的大船卻不是想造就能造的,造船最重要是有合適的龍骨。
木制帆船的龍骨通常都是選擇一根筆直高大的大木做為龍骨,大木的長短決定了船只大小,想要建造一型標準的大型帆船,龍骨的選擇就成了難題。
而且木制龍骨的抗火炮反震力也不是很好,這就使得木制帆船上的火炮不能同時施放,以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