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借著酒興正在與肖副將閑聊朝廷中的一些微妙的關系,這些在高層不算秘密的隱秘之事,對于肖副將這個級別來說卻是一個難得的信息。
通過這些信息他就能判斷出朝廷的風向,大明現在的權力掌握在誰的手里,不要小看這一點,不要以為這天下姓朱,權力就一定在朱皇帝的手中。
掌握權力主要看的是話語權,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是非對錯的評判,掌握了是非對錯的評判也就間接的掌握了權力。
這就是儒臣們喜歡教授太子的原因,正是這種教授把是非觀潛移默化的移植到皇帝繼承人的身上,在太子掌握權力之后,一定會成為儒臣的朋友,因為大家三觀一致。
如今皇帝不讓儒臣教授皇太子,那么皇太子就很難與儒臣成為朋友,因為大家所思所想不在一個頻率上,儒臣想著優待士紳,給予士紳特權,而在新學堂中,老師會告訴學生納稅是每一個大明百姓的義務,就是皇家也一樣需要納稅。
這兩種利益沖突根本就無法調和,當儒臣一旦提出優待士紳的提議時,立刻就會觸發皇帝心中的警鐘,大家都該交稅,你們憑什么不交稅。
這就是教育的作用,想一想后世的庚子賠款退款要求,西方列強要求庚子賠款要全部用于教育上,這筆賠款如何使用,學校教授什么都是西方列強說了算,利用教育的影響使得大部分的華夏精英人才都成了為他國培養的人才。
更為嚴重的是,價值觀的扭曲,一旦進入思維怪圈之中,就如同信了邪教一般,不穩對錯,只看敵我。
這些深層次的東西以王瑾的眼光還看不到,他只能看到了皇帝壓制儒家的決心,儒學本身是華夏文明的優秀理論,沒有儒學可能華夏也不能綿延五千年文明不斷。
不過儒學是儒學,儒家是儒家,大明現在的儒家不過是披了一張儒學的皮,里面全是自己夾帶的私貨。
不用說別的,孔夫子講的君子六藝,四書五經只是六藝之一的禮,其他五藝呢?音樂代表的藝術成了下九流,射箭代表的武學成了下賤的賊配軍,御代表的技術成了匠人之學被儒家說成是賤役,書法倒是配合著四書五經繼承了下來,偏偏這書法只能賞心悅目,不能富國強兵,于國無益,數代表的數學成了雜學,成了小吏之學。
儒家為何要這么做,他們不知道其他四藝都國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嗎?他們當然知道啊,可是他們更知道這天下的官帽子就那么多,儒家自己分還不夠用呢,怎么可能讓給其他幾家。
他們要想一家獨大,就只能無限的打擊其他學術,把任何能夠威脅到他們的學問全部打入塵埃,不管有用沒用都要打壓,說穿了就是兩個字——利益。
王瑾可能沒有意識到他能說這些話,也是受到了皇帝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有人都清晰的看到了大明朝二十年的變化,但凡有些良知的人都對對帶給他們這樣生活的皇帝感激涕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什么永樂朝的太監一個比一個能干,那是因為他們的榜樣是雄才大略的永樂大帝,若是遇上朱由檢這樣的主子,就算是名聲再好的太監也一樣貪婪無度,不是朱由檢縱容太監貪婪,而是太監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希望,都想著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王瑾正在與肖副將閑聊,忽然外面一片大亂,兩人趕緊出去查看發生了什么事。出了屋門就看見一群士兵堵在門口阻擋著一個一丈多高的巨人,這個巨人可能是不敢在這里動手,只是使勁推搡著這些堵門的士兵,想要進院子。
做為門衛當然不能隨便放人進院子,雙方就這么在院子門口互相推搡,巨人人高馬大自然是力大無比,一兩個士兵肯定無法與他相抗衡,不過士兵們人多巨人也無法突破士兵的阻攔。
“怎么回事?”王瑾高喝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