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前線的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拿著沒有彈藥的槍支打仗。
其他的各項工作都有專門的負責人進行推進,朝廷的職責就是做好監督工作,保證各項投入的資金用到實處。”
支援前線朱祁鈺明白,保證前線的供給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可是這三教合一是個什么東西。
“唐首輔,這三教合一是怎么回事,孤怎么沒有聽說過?”
“這是陛下去年年底定下來的,陛下認為儒釋道三教各有各的優點,又各有各的缺點。
陛下希望通過辯論讓三教互相印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發出靈感的火花,大明需要更加深入細致的理論指引大明前進的方向,構建大明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
一旦這些價值觀成熟起來之后,這些價值觀完全可以向全世界輸出,讓全世界的百姓都認可我們的價值觀。”
二十多歲的朱祁鈺還無法理解文化影響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不明白文化輸出的重要性,年輕人的思想里認為只要大明武力強大,想打誰就打誰,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可是歷史上武力強大的國家和勢力有很多,最后卻一個個的消亡,整個世界已經分成了信耶穌、信真主、信儒釋道這三大勢力。
這三大勢力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氛圍,都在構建他們自己的文化核心。
“首輔能給講一講這么做的意義嗎?”
唐三任沒有直接回答朱祁鈺的問題,而是反問道:“當年的蒙古人強不強大?”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蒙元在最巔峰的時候不比我大明現在差,可是他們還是衰落下去了。”
“那么他們為什么會衰落,蒙古人衰落之后除了留下了只言片語的史料,可留下什么讓人念念不忘的東西?”
“是不是他們占據的土地太多,攤薄了他們的力量,幾乎在每個地方他們的自己人都是少數,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各個地方的效仿。”
“這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蒙古人沒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不管他們打到什么地方,想要統治那里都要與當地的習慣妥協,時間一長他們的各個地方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當年作為中樞的蒙元朝廷已經無法將這些地方勢力整合到一起,朝廷在修《元史》的時候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當年蒙元武力的強大,這天下就沒有蒙古人打不敗的軍隊,沒有蒙古人占據不了的城池。
然而他們的分裂卻是在他們最巔峰的時刻,原本用血緣為紐帶連接起來的給個勢力,在遇到重大的利益糾葛的時候,分裂就在所難免。
如今我大明的疆域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大,這么大的疆域如何保證在未來不會分裂,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個核心文化理念,文化核心的認同才是大明未來努力的方向。”
“那我們要如何去管理這個論壇,要是這幫人聚在一起胡說八道,煽動百姓禍亂天下怎么辦?”
唐三任冷笑一聲說道:“量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就算是有那也沒什么,百姓輕易就被煽動起來,那就是朝廷的工作沒有做好,正好給我們一個發現自己不足的機會。
大明不能抱著一條規矩走到黑,任何的法令今天合適,不代表明天合適,朝廷的主要職責除了關注民生,發展經濟之外,就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已經不合時宜的法令。”
朱祁鈺若有所思,他記事以后正是大明新政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那個時候社會上對祖制這個詞非常敏感,只要牽涉到祖制這個詞,總會有一番論戰。
就連學堂里也無法避免,一種觀點是祖制是華夏百姓的行為準則,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祖制,比如說孩子必須隨父姓,這就是祖制,難道這也不用遵守嗎?
一種觀點是認為,好的規矩就應該保留,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