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朝鮮官員被帶到朱瞻基的面前,朝鮮官員雙腿一軟跪倒在地,叩首道:“臣朝鮮國新釜山鎮守金淑賢叩見太上皇陛下!”
朝鮮官員口里說出的是字正腔圓的大明官話,若不是知道他是朝鮮人,光聽聲音的話,根本聽不出他不是大明人。
“免禮!起來吧!”
“謝陛下!”
朝鮮官員戰戰兢兢地從地上爬起來,連頭都不敢抬,規規矩矩地站在朱瞻基十步開外,等候朱瞻基問話。
“你來這里幾年了?”
“回陛下!已經三年了!”
“朝鮮對此地有何看法?”
“此地乃是天賜的膏腴之地,我王與朝鮮上下無不感念天朝對朝鮮的恩情,朝鮮上下永遠做大明的臣屬,絕不背叛。”
“你不用跟朕表忠心,朕已經是個退位的普通老頭兒,你們是否忠心,朝廷看的是行動。”
“陛下說的是,朝鮮一直視天朝為君父,朝鮮為孝子,此心永遠不變。”
朱瞻基把這個朝鮮官員叫過來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朝鮮在這里的發展,畢竟后世這里可是楓葉國最發達的地區。
“你們現在在這里有多少人?”
“回太上皇,新釜山現在共有兩萬人,國內還有移民不斷在天朝海軍的幫助下來到新釜山,王廷計劃在十年之內將人口增加到十萬人,成為朝鮮海外最大的城。”
“有夢想是好事,不過也好量力而行,你們也不能總指望著大明幫你們,你們還是要依靠自身,你們自己制造不了大型海船,完全可以向大明采購,只有你們自己有船,才能更加方便的在本土與殖民地的溝通。”
“陛下!真的嗎?朝鮮能夠向大明采購海船嗎?”金淑賢欣喜若狂,大餅臉上的麻子似乎都在歡呼跳躍。
朱瞻基有些無語了,這個至于這么高興嗎?身后的唐三任湊在朱瞻基耳邊低聲說道:“陛下!當年您曾經下過旨意,除了漢王國是您特批的,任何造船技術都不能外流。
臣在做首輔的時候,朝鮮可沒少向臣提議購買海船,都被臣否決了,這在整個朝堂都不是秘密,陛下難道忘了嗎?”
朱瞻基絲毫不為自己忘記了這件事感到感到尷尬,而是低聲對唐三任說道:“你們啊!就是不懂得靈活變通,我大明現在的主力戰艦都已經是鐵肋木殼,龍骨全部都是鋼鐵制作,全木海船已經開始淘汰,這些淘汰的東西不賣掉留著干什么。
我們控制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與外人保持技術代差,而不是不懂變通的把自己手里不需要的東西爛在自己的手里,你們這樣做,與那些死抱著祖制的舊式官僚有什么區別。
回頭派人回去跟皇帝說一下,開放所有的木船交易,所有的藩屬國都可以到大明采購海船。
注意啊!只是海船,誰若是敢把火炮賣給藩屬國,朕就算拼著違背不干涉皇帝的原則,也要將他的腦袋砍了。”
“臣記住了,是臣的錯,不懂變通!”唐三任是誠心實意的認錯,太上皇說的沒錯,把皇帝多少年前說的話,還堅持著不改變,那與不放手祖制的人有什么區別。
朱瞻基又對金淑賢說道:“朕雖然不管事了,但是還有向朝廷建議的權利,你大可以放心,朕一定會促成大明與朝鮮的海船交易。”
金淑賢感動的熱淚盈眶,當場就邀請皇帝去他的鎮守府居住,整個新釜山,他的鎮守府條件最好。
朱瞻基沒跟他客氣,直接就住進了金淑賢的府邸,等待船隊完成補給。這是到達目的地之前的最后一次補給,再次上路就是一路抵達目的地。
金淑賢為了拍太上皇的馬屁,給太上皇送來幾名美女侍寢,在兩個老婆殺人的目光下,朱瞻基只能忍痛割愛拒絕了金淑賢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