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和鼓勵的話說完,馬由提出了居安思危的觀點。他倒沒說出什么“距離破產只有多少分鐘”之類浮夸的言語,用各種數據進行客觀比較,論述了藍星集團雖發展迅猛,但距離真正的國際巨頭,還是有不少的上升的空間。
強調若不保持創新精神和科學的管理模式,被其他競爭對手反超甚至碾壓,并非天方夜譚。
順著危機意識的話題,馬由展望了98年集團總體戰略。迄今為止,藍星集團在it行業算是真正站穩了腳跟,并在軟件、網絡方面成為了領頭羊。明面上基于11家上市公司凝聚的財力,以及這幾年厚積薄發的產業積累,硬件方面在芯片、計算機等產業的高端領域,完全樹立起高端品牌形象。
未來一段時間,藍星集團再不會漫無邊際地拓展新的產業。而是將在現有的產業布局基礎上,狠抓產品質量,深挖產品升級潛力。引入“沉浸式”概念,切實提升用戶使用產品的便捷和舒適度,鞏固和發揮品牌效應。
為此,馬由要求集團副總裁,負責市場研究院的康于渭,繼續擴充人員。專門成立一個“體驗師”部門,專門收集和體驗各種產品,并提出修改建議。且需和其他廠家及品牌的產品進行比對分析。
在產品使用方面,馬由和星兒也非全知全能。他只知道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以及同時期什么樣的型號或功能是主流產品。但一些細節尤其是用戶體驗上面,需要大量的市場數據、用戶體驗來修正完善。
之前數據來源也是靠市場研究院。這兩年市場研究院已頗具規模,馬由也了很多先進的技術,諸如大數據什么的,硬件和軟件系統。讓他們效率更高,更為專業。
為藍星集團的產品設計和產業規劃起到了很好的先導作用。
當然,不是說不會有新產品面世。而是在已發布的產品基礎上不斷優化,但不會像前世倭國那樣玩很多噱頭就算是新品。
總之,除生物醫學、華醫藥、航空航天領域還將大力開拓外。其他領域的產業擴張速度將放緩,整個公司無論是管理,還是對已有產品的完善和升級,都是沉淀和積累。
有關公司發展的話題說完后,馬由出人意料,提出了一個看似和管理無關的期望,請中級管理層以上的員工,每年應利用休假或節假日,應至少去一次貧困山區實地考察。做義工也罷、做慈善也罷,總之體驗一下和現代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馬由認為這樣的活動,能更多喚醒人們的善良一面,保持正確的三觀。
尤其是物質條件好的人群,容易陷入紙醉金迷中不可自拔。藍星集團的員工待遇極高,與此同時帶來不一定全都是正面效果,當他們看到還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就有了對比和工作的熱情及動力。
人人都知道“做事先做人”。但又有多少人在物質生活極為豐富后,還能保持初心。馬由不期望藍星員工都是慈善家,但至少不應負面情緒占上風。他期望看到藍星集團內部保持一種生機勃勃、正氣凌然的氛圍。
這其實也是一種“場”,通俗將就是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以人為主構成的“場”,用正則正。正氣占上風,整個公司更積極向上。這是獎金和高薪無法完全替代的。
眾人放假離開,馬由也在思考,春節期間,他自己也應身先士卒,去那些交通封閉的地方走走看看。雖說這兩年做了不少慈善,但從未親身去感受一下。不過他也不迂腐,專業人做專業的事,自己多完成一些研發,從國際上多獲得一些利潤反哺給國內,更是做實事。
不少人沒事就往非洲原始部落跑,美其名曰體驗原始生活狀態,并由此呼吁全世界援助他們。馬由雖不反對,但認為這些人大多是獵奇而已。自己國家還有一些地方、一些人需要幫助,更應優先獲得關注。
去年馬由在接受《時代周刊》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