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米國在研究中發現“陶瓷絕熱發動機并不能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但米國廠商和相關機構故意虛張聲勢,誘導倭國車企跟風搞陶瓷絕熱發動機。“干兒子”很聽話,堅持不懈在這個課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十數年的努力后發現,的確不能改善發動機的熱效率,最終才無奈放棄。
和陶瓷絕熱發動機類似,華國在90年代初,也爆發過一段時間生物燃料研發熱潮。由于大量采用玉米生產燃料,導致國內豬飼料原材料緊缺,間接促使了豬肉價格的上漲。最終國家緊急叫停谷物類生物燃料的研發。
馬由查閱到這個資料后,覺得生物燃料本身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能源,替代傳統燃料方面很有前途。只是制作生物燃料的植物種類、種植的土地范圍要有科學論證。比如在不能占用耕地、保障糧食安全。盡量在荒地、沙漠中種植基因優化過的生物燃料植物。
讓星兒將這個思路記錄下來。回到京城做沙漠植物基因編輯時,可以把這個思路作為一個課題。
倭國不遺余力研發氫能源汽車,也有米國的影響在里面。倭國的豐田、本田也在研究氫燃料汽車。
前世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對生態環保更加重視。但排放最多的米國總統喬治,由于拒絕參加京都協議,阻撓國會通過降低汽車平均油耗的法案而備受批評。
為減少批評,他大力提倡“氫能源”、“氫經濟”來表達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視。米國曾宣布將投資17億美元把“氫能”作為新一代能源的重點發展對象。2006年,小布什政府提出要在未來20年內讓米國人開上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
當然,后來有輿論評價,喬治官府提倡氫能源是為了轉移輿論指責。
倭國車企隨即強力跟進,再度開啟了持續十多年的氫能源研究,并堅持在這條技術路線上狂奔。
歷史上,米國利用謀略玩殘倭國,已經成為了習慣,而倭國卻樂此不疲反復上當受騙,也很奇葩,很有奴性。
前世2020年,在推廣氫能源汽車最為賣力的倭國,建設了99座加氫站。加注氫氣的價格是1公斤在1000倭元至1100倭元左右(63元至69元人民幣)。以豐田公司的irai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例,該車的高壓儲氣罐可以容納5公斤氫氣,加滿一次氫氣只需4300日元左右(倭國官府對使用清潔能源有補貼),最多可行駛650公里。這樣算下來,氫能源汽車確實比汽油車省錢一些。
不過,由于氫能源汽車在日本仍處于起步階段,加氫站實際是在賠本運行。
其實無論是倭國的壓縮氫氣新能源技術、還是純電動力技術,都是消耗了其他工業環節的能源,雖獲得了清潔動力。但能源或物質消耗方面,卻未必有質的變革。
馬由制定的氫動力系統設計方案,是一款自帶將水轉化為氫的動力系統。也就是說,無需在異地靠消耗能量,生產出氫氣,再運輸到各個加氣站。省略了不少使用成本。
這種俗稱氫水動力的原理很簡單,主要是通過金屬鋁與水反應,生成氫氣。這雖是中學的化學知識,但想讓它真正投入使用,最大的難題還是如何制備出活性極高的鋁合金,并維持其經濟性。
這方面,星兒的科技樹里,有許多的鋁合金材料,例如錫和鉍能提高鋁的活性,其與鋁形成的合金能在常溫下與水反應。但鋁錫合金在常溫下與水反應速度緩慢,而鋁鉍合金能與水迅速反應,產氫率可達80。
……
回到京城,馬由繼續專研沙漠植物基因編輯工程。現在,他除了對保水、防沙、高蛋白牧草等植物的基因研究外,還增添了生物燃料的植物種類研發。
他重點研究及優化速生型甜高粱。這是國際公認的最有潛力的能源作物,其為耐貧瘠的c4作物,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