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董總工的講解,眾人發現,藍星動力的4款柴油機組,除功率有差異外,還各有特色,適合不同用途的船舶。總體看,不僅是國內領先,在全球也是超一流的存在。尤其是油耗、穩定性和安全性,低故障率等方面十分優異。
雖說董總工沒有詳盡介紹技術原理,但大家都是業內專家,拜讀過馬由論文的,就猜到了藍星動力在發動機架構設計方面,必定有所突破。聯想到馬由一直倡導“少就是多”的極簡主義設計理念,想必這幾款柴油機組,一定是通過簡化機械零部件,規避做功過程的能量浪費,而提升功率和減少油耗。
理論大家都容易想明白,但如何將天才般的構思轉化為科學的設計方案,理論轉化為實踐。卻非易事。需要極其深厚的功底,以及反復設計論證、實驗,最終才能得以實現。這不僅要耗費巨額的資金,更是需要無數的時間,何況花費了時間未必能夠成功。
而藍星集團卻不斷創造奇跡。凡是他們研制的產品,必定在業界引起轟動。正所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一眾專家不知道的秘密是,藍星研究院擁有虛擬實驗平臺,在藍星研究院超級計算機(實際是生物智腦及人工智能)的支撐下,可以將所有的從想法,不斷進行證偽,最終獲得優異的實驗數據,為方案設計佐證和計算依據。
雖今天無法獲知核心技術,但專家們依然感到十分欣喜。畢竟藍星集團及馬由,都非常愛國。只要是藍星集團發布的產品,若借鑒一下,馬由會十分慷慨。前提是不能商用,僅可用于國防建設。
當然,他們今天的任務是實地考察技術方面的問題,有關部門和藍星集團如何合作,不在他們的職權范圍。
初步了解了柴油機組情況后,董總工又引領大家參觀了船舶動力生產線。目前車間里的設備,已全部完成安裝調試,做好了量產的準備。按照生產規劃,這里的船用柴油機組生產線產能,每年可達500臺套。
這是馬由授意董總工有意之舉。船舶動力生產線建成后,已超過世界排名前茅的曼和瓦錫蘭船舶動力的年產能。填補了國內大型船舶動力的空缺。也為藍星造船業奠定了騰飛的基礎。
但藍星集團旗下3個造船廠,可是用不了這么巨大的產能。總要找到銷路才行,而經濟飛速發展的華國,正是一個尚待開拓的巨大市場。
專家們這時更加激動不已,有了先進的船舶動力系統,華國海防的百年欠賬,終于能逐漸償還,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跨入世界一流的藍水海軍行列。
馬由沒有留下來陪同京城專家組,參與對柴油機組的深度測試,這次來蓉城要視察的企業和項目還很多。其中就在動力集團,還有一個劃時代的產品,正待他去視察。
和專家們打了個招呼,馬由轉身來到另外一個守衛更加嚴密的車間。
這里是直升機動力系統樣機研發所在車間。這時,試驗臺上,已經有2臺猶如加高了護環的風扇一樣形狀的發動機,正在進行地面試車。
這是世界首款涵道風扇發動機,在藍星航空動力研究所內部,定位是中型直升機航發系統。最先將樣機研制出來,積累經驗。另外還有更為先進的無扇葉的涵道風扇、重型涵道風扇兩個課題小組,也正在緊張的研制過程中。
兩臺發動機正在運轉中,聲音很小,大概只有7080分貝。遠遠低于噴氣飛機發動機約130~150分貝的噪音。也低于一般直升機110分貝的噪音。這還是在室內進行測試,一旦在空曠的室外,噪音影響還會更小。
這就是涵道風扇發動機的重要優點。由于葉尖處受涵道限制,沖擊噪聲減小。誘導阻力減少,而效率較高。在同樣功率消耗下,涵道風扇較同樣直徑的孤立螺旋槳,會產生更大的推力。同時由于涵道的環括作用,其結構緊湊、氣動噪聲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