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們也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人愿意去拜個師傅,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學習、專研華醫。華醫若無法像西醫那樣,改進傳承體系,幾年就讓一個學生畢業,且能到醫院上崗。在醫療領域的覆蓋比例,華醫極難得以提升。
所以,真正要振興華醫藥,還得與時俱進,利用現代科技力量,填補傳統華醫藥無法數據化、無法快速學習入門、以及華藥創新欠佳等問題。
雖說華醫藥真正的魅力是因人辯證,但要普及和廣泛運用,就需研發出適用于華醫的醫療診斷和治療設備,讓更多的華醫新手,迅速掌握原本需要長時間學習、實踐,才能出師的望、聞、問、切四診基本功。
馬由從科技樹中,找到了依照華醫理論,研發的智能診斷儀。以及花費數百年發掘、精煉、改進的各種古藥方。不過,要真正完善診斷儀和藥方資料庫,還需要收集各種數據,對藥方進行驗證,收集這個星球人類體質,以及病癥表現的各種數據,最終完成智能診斷大數據,完善對癥處方系統。
至于湯劑,可開發智能煎藥爐,讓病人可便捷使用。
當然,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最好仿效中成藥的方法,針對一些比較典型的疾病,研發出對癥的方子,然后在保持藥性的前提下,將華藥濃縮、精煉制作成片劑或膠囊,讓病患者服用時,沒有湯劑那種苦澀的口感。同時,通過各種藥品不同的劑量、搭配,來起到個體辯證治療的作用。
另外,就是華醫的外科手術之類的現代化,如激光穴道定位、電針灸取代傳統人工針灸麻醉、綜合針灸治療儀……等,都是要研發的方向和課題。
“現在中藥方劑所需的藥材,品質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天然生長的藥材數量跟不上市場需求,絕大多數藥材都是人工種植。可人工種植與天然的藥材藥效多少有所區別,且種植戶看哪種藥材緊缺、昂貴、容易發財就種哪種,完全不顧所在地是否適合種植各種藥材。”
“幾千年積累和傳承下來的藥方,或許本身沒有多大問題,但因藥材變換了生長環境、甚至被化肥催熟,藥效產生了變化、偏差。人類的身體也因營養充足產生了變化,而藥方卻未及時更新,導致療效欠佳甚至無效。”
“我們的農業公司,在貧困山區大力發展藥材種植業,就是想要從根源上,把控好藥材的品質。”
“這些種植基地,均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目前已經完成了220多個自然村,320萬畝山地的藥材種植。覆蓋了60萬村民,這些山村都已脫貧。”
這段時間馬由也一直在思索這些問題,所以給外公多講解了幾句。
陪同外公回了一趟老屋,簡單打掃了一下。其實平時,《柳府》的家政服務員,也會定期過來清潔,房屋本身沒有什么問題。
馬由也清楚,外公出來散步只是一個由頭,主要是想和他交流之前說到的交際圈子的問題。
外公的建議,馬由心中還是極為認同。
的確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應該多去體驗一下普通民眾的生活。前世雖活了200多年,但單純的學者生涯,本質上未嘗不是一個生活中的“巨嬰”。
轉世到此,卻又一個“忙”字約束了自己。即使負有使命,也應松弛有度,不能沒有自己的生活間隙和私人空間。
之前也有過旅游、散心之類的。但在國外那種走馬觀花,是無法體會人生百態。回國后也有一些旅游,但也好似上帝視角般的一掠而過,雖有一些感悟,但更多是對大自然的體會,而非融合到人們生活中,去體會社會百態。
要擺脫工作圈子,得進入另外的圈子。每個人其實都處在一個或多個圈子中,除非在深山老林中不與社會接觸。
干些啥呢?
音樂圈?他倒是有無數的前世音樂,也提前注冊了數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