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短命菊》這類短周期植物,可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這類植物的根系,起到固沙效果。另外,這種植物經過我們改良后,只能自我繁殖6輪,便徹底衰亡,如此一個大循環下來,積累了沙漠所需的不少肥料。”
“現在看到一片焦黃的景象,實際上正是短命菊最后的生命周期。按農業公司的生產計劃,今年8月份,就開始陸續正式播撒經基因改造后的牧草種子了。明年春季,便可規模放養牲畜了。”
“對,我記起來基因改造工程中,有這么一類植物。”
馬由去年親手完成了20多種植物的基因編輯。其中有多種高大喬木、也有固沙用的灌木,更多是各種草種。當時,就有專家們提出意見,將《短命菊》這一類的繁殖基因進行了鎖定,讓其完成大循環后就徹底失去自我繁殖的能力。否則放任不管,就會和優良牧草爭搶土地了。
飛機在空中盤旋了幾圈,見牧場區域,草坪都是橫平豎直,網格狀分布,中間有防沙林分割開。
每一塊牧場大小約2平方公里,可放養1000頭奶牛、23萬頭肉羊。便于牲畜分群放養, 出現突發傳染病后,可立刻隔離。且可合理調節奶牛出奶周期、以及牛羊肉的上市數量和時間。
牧場的規劃設計也很注重細節, 并非單純都是草坪, 中間還點綴有一叢叢小樹林, 便于牲畜在大夏天,也能找到樹蔭下乘涼。另外, 每一塊牧場的牲畜的圈舍、飲水槽等配套設施,均一應俱全。
其中圈舍是類似吊腳樓一樣的設計,牛羊將會在《牧羊犬型》無人機的管理下, 通過一條平緩的小坡,進入到二樓。牲畜的糞便則排放到一樓,被機械設備收走后統一處理為肥料, 在返回土地中。這樣即解決的圈舍的衛生、通風等,還有了一定的自然循環能力。
整體看完,現在沙漠治理的第一期工程范圍內, 除牧草還沒有正式播種、呈現一片焦黃外, 其他樹木都是綠意蔥蔥, 生長狀況良好。
另外,除保留了原有的七星湖等湖泊外, 通過這次的治理,還增加了大小不一的30個湖泊, 這些人工湖選址在地下水脈豐富的地方, 或臨近黃河的地方, 增加了這些湖泊后,有利于調節小氣候。
110號地塊內的道路網絡、工業區、大型機場、以及5座小鎮等基礎設施已全面建成交付。各種車輛頻繁進出,與原本死氣沉沉沙漠相比, 已完全變了大樣, 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模樣。
2年時間,完成5000平方公里的治理, 工程巨大雖十分快速。這也得益于藍星集團資金充足, 建設期間還陸續專門設計、制造了許多適合沙漠治理的大型機械設備。才有段段時間就有顯著的成果。
通過這種改天換地的項目, 積累非生命星球改造經驗。所以,馬由極為重視, 來這里視察頻率是最高的。
“可以了, 在1號基地降落吧。”馬由給飛行員說到。
馬由剛跨出機艙,就是一陣熱浪撲面而來。這讓他想起第一次去米國拉斯維加斯, 下飛機時也是這樣的感受, 或許這就是沙漠特有的嚴酷吧。
這里的溫差極大,中午最高溫度在3040度左右, 地表溫度6070度。晚上卻可降到15度左右。不過這種氣候特性,利于植物積累養分。
視察完育種基地后,馬由和農業公司庫布齊項目總經理等人,在會議室開了一個現場辦公會。
“現階段沙漠治理工程,建設方面已基本竣工,剩下就交給你們農業公司了,還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協調解決嗎?”
“基礎設施方面我們都很滿意。但有幾個問題,需要兄弟公司協調解決。第一是播種用的農用飛機。之前是小規模試種,基地進口的兩架農用飛機,勉強可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