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發(fā)動宮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后,唐高祖李淵冊立李世民為新的太子,并在不久之后將皇位禪讓給了李世民。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優(yōu)秀的宮變,規(guī)模小、精確打擊、波及范圍小、涉及人數(shù)少。既避免了權(quán)力交接過程中的大動蕩,也沒有在權(quán)力交接之后進行大清洗,所有太子、齊王黨羽全部得到了寬恕,地方平靜接受,基本沒有掀起什么波瀾,實現(xiàn)了政權(quán)的穩(wěn)定交接。
然而從親情的角度來講,玄武門之變又是一場巨大的悲劇。一母同胞的三兄弟被迫兵戎相見,喋血宮門。勝者擁有了一切,失敗者卻身死
掃平薛仁杲、攻滅西秦的李世民,其實也才不過二十歲,只是一個舍不得離開父親、會對父親哭泣撒嬌的大孩子。
然而,李淵卻比李世民更早地從父子關(guān)系轉(zhuǎn)向了君臣關(guān)系。面對李世民的依依難舍,李淵用君臣大義教育他道
半年后,李淵更是用李世民鐵桿和摯友劉文靜的人頭,教育了這個才滿二十歲的兒子什么叫做君臣之道、長幼秩序。
我們談及李世民,往往下意識都會想到一個“殺兄逼父”的冷酷樣板形象。然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那年,李世民也才只有二十七歲。同為唐人,二十五歲的王勃自稱“童子”,二十七歲的被稱為“少年”。玄武門那年的李世民,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年輕人。
戰(zhàn)場上他冷靜、沉著,又敢打敢拼、敢于冒險,擅長抓住轉(zhuǎn)瞬即逝的機會,發(fā)動奇襲,一擊必殺。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個從小在父母寵愛中長大的男孩子,卻也只是一個二十歲時還會向父親撒嬌,哭著說“爸爸我舍不得離開你”的幼稚青年。
李淵作為長者,總是要比李世民這個年輕更早地成熟、更早適應(yīng)君王大于父親的角色。
不要以為李淵后來失敗了,他就是一個心慈手軟的慈父形象。且不說李淵對付薛仁舉、竇建德、王世充、杜伏威等反王的冷酷手段,也不說曾經(jīng)因為功高就被下獄的趙郡王李孝恭的遭遇。當(dāng)皇權(quán)受到威脅的時候,李淵對身為自己兒子的李建成,同樣是那樣的冷酷不近人情。
這些,李世民都是目睹了的。
作為一個在沙場上沖鋒陷陣的將軍,當(dāng)李世民看到那副“太白見秦分”的密奏時,他心里具體想的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一定沒有懷抱什么僥幸的心理。他不可能,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李淵決斷。
是時候了。
生而神靈,少有大志。天生的自信昂揚,定下了目標(biāo)什么都能做到。
涂樂穿越了。
過往的記憶已有些模糊,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穿越的、怎么穿越的。涂了只知道某天自己一睜眼,就來到了這個古老的時代。而她,則變成了一個沒有絲毫自理能力的小嬰兒。
自己應(yīng)當(dāng)是胎穿吧,涂樂想著,穿越來后她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王妃,您生下了一位小公子!”
小公子……
小公子?
小公子!
這三個字,宛如一道晴天霹靂,在涂樂腦海中轟然炸響。
這這這,這是怎么一回事?穿越也就罷了,自己好好一個豆蔻年華的小姑娘,怎么還成“小公子”了?
會不會是中間有什么隱情?畢竟自己現(xiàn)在的父親——仆婢口中的“代王”目前并不在家中,據(jù)說是去哪里練兵了。整座王宮都是王妃當(dāng)家,她想要瞞天過海,做什么事,也不難的吧?
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衣服厚重而顏色深沉,房屋都是木質(zhì)的,看起來像是宮殿樣式,但太低了,也太舊了。服裝、建筑、人,乃至從木窗外照進來的陽光,全都是陌生而古樸的。連這里的人口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