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王朝復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百姓只有歡心,沒有一絲不滿與不安。
他們知道,強盛的時代來臨了,從此以后,他們就是天元王朝的百姓,再不用受中央帝國的欺辱了。
而蕭天耀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待到國內情況穩(wěn)定后,蕭天耀就將矛頭對準中央帝國。
當然,蕭天耀此舉并不是為了挑起戰(zhàn)事,他只是收復屬于天元王朝的國土,收回他們天元王朝的皇都。
此舉,得到全國百姓的支持,不少貴族、大地主,得知蕭天耀要對中央帝國出兵,收回失去,紛紛出錢、出糧,就是普通百姓也紛紛捐獻錢財,甚至這一年報名參軍的人數(shù),呈井噴似增長。
對四國……不,對天元王朝的百姓來說,這些年最痛苦、最恥辱的事,莫過于被中央帝國欺壓,莫過于他們的國土,他們的皇都落在中央帝國的手里。
蕭天耀此舉,無疑是振奮民心。
這一刻,不管私底下大家有多少明爭暗斗,有多少私心,都一一拋開了、放下了,這一刻天元王朝上下團結一心,只為收復失地。
為了表明對這一戰(zhàn)的重視,蕭天耀御駕親征,留皇后監(jiān)國,太子參政。
當然,此命令一出,滿朝文武大臣皆不滿了。
無論是先前的四國,還是天元王朝,都不曾出現(xiàn)女子參政一事,更不曾有皇后監(jiān)國一事,這簡直是太荒唐了。
蕭天耀也不解釋,只一句:“此次攻打中央帝國的先鋒兵馬,是皇后的人馬。”要用皇后手中的兵馬,不給皇后權利怎么行?
呃……
重大臣聽到這話,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郁悶不已,心中暗恨皇上太慣著皇后了,居然把金吾衛(wèi)這種國之利器給皇后,簡直是兒戲,可是……
他們皇上一向威嚴甚重,這話他們可以在心里說說,面上卻是無一人敢說。
最后,眾位大臣與蕭天耀各自妥協(xié)后退一步,由太子監(jiān)國,皇后輔政,至于林初九手上的權利?
不管是監(jiān)國還是輔政,林初九手上的權利都是一樣的,這個國家的事要由林初九說了算,輔政的說法,只是為了讓文武大臣心里舒服一點。
林初九對國事沒有興趣,她會參與政事,只是為了給蕭天耀守住后方,是監(jiān)國還是輔政,對她來說都不重要,她只要手中有足夠的權利,能為蕭天耀守得住后方,能為她的小子福守住這天下就夠了。
蕭天耀稱帝第二年,留下了年僅八歲的太子和皇后,帶著三十萬大軍遠赴中央帝國與天元王朝的邊界,收復天元王朝的失地。
而此時,中央帝國兩皇之爭的內亂已接近尾聲,眼見三皇子就要戰(zhàn)敗了,可因為蕭天耀突然出兵,逼得大皇子不得不抽調人馬,以應對蕭天耀的猛攻。
兵馬分散,三皇子壓力驟減,如此一來,三皇子便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可以緩一口氣,也可以借此恢復元氣了。
帝國大皇子坐鎮(zhèn)帝國京都,一面要出兵應對三皇子的叛亂,一面要應對蕭天耀的兵馬,頗為吃力,好在帝國兵強馬壯,一時倒也能支應。
只是能支應歸能支應,長此以往下去,兩頭用兵,分散了兵力,兩頭都拿不下,對帝國必然不利。
東陽家和花家不是沒有想過,勸說大皇子放棄一頭,主攻一頭,以減小帝國的壓力,可卻被東陽大少攔了下來。
“大皇子知曉我們與天元王朝的新皇交好,我們這時候勸說大皇子,就算沒有那個心思,大皇子必會以為,我們這么做是不顧帝國的利益,勸說他將天元王朝的土地和皇城,還給天元王朝。”
“天元王朝的新皇雖與我們交情不淺,可我們終歸是帝國的人,絕不能讓大皇子抓到把柄,以為我們與天元王朝聯(lián)手,損害帝國利益。”
“且你們誰敢保證,大皇子兩頭用兵,就不能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