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文化東方酒店三樓會議室大廳,怡和集團的職員正在仔細的核對前來參加這次股東大會的人員及他們的股票持有證明。
“股東”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從控股股東到一定分量的股票持有者,才被稱為公司股東,這次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舉行的股東大會,沒有價值一百萬的股票,是沒有資格進入這里的。
而除了各個股東,一些重要的公司員工、媒體記者也可以進入,此刻,幾乎所有的香江媒體都趕了過來。股東大會在香江并不稀罕,即使是怡和集團召開也不可能吸引這么多媒體前來,這中間的原因自然是今天的管理權之爭。
港府、馬會、怡和、匯豐被稱為控制香江的四大勢力,雖然怡和目前已經呈現衰敗,但仍然是香江最有影響力的財團之一,這次的股東大會,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自然吸引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關注。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股票驗證,數百位股東進入了會場,倒不是說怡和系符合條件的股東只有這些,其他不少人只是沒來參加罷了。
這也是西方公司管理層強勢的地方,即使是一場股東大會,也很難招到所有的股東,除非犯下了經營的大錯,不然,也很難聚集起足夠的股東來威脅到他們的管理權。
紐壁堅與鮑富達二人作為目前怡和系的最高管理層,自然需要負責這次大會的舉行,而大會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公布1983年,前三個季度的財務報表
“虧損1583億港元,目前欠債總額1803億,短期債務257億。”
這是置地交出的報告,而怡和的運營業務倒是大部分正常,但因為持有置地巨額的股份,公司賬面上也形成了巨額虧損。
紐壁堅即使在商場混了一輩子,此刻說出這樣的業績,心中也是無比的難堪。
不過坐在同一排的西門凱瑟克顯然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現任的怡和管理層成績越失敗,他則擁有更高的概率能夠奪回怡和,雖然這慘淡的成績的確很頭疼,但那也是爭奪勝利之后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主席臺下,無數的股東,即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聽到這樣的數據時,不由得議論紛紛了起來,他們之中,很多人是在高價時入手的置地股票,現在業績不好,公司虧損嚴重,身家都被套了進去,自然是很不滿意這個結果。
看著下方不滿情緒在逐漸蔓延,西門凱瑟克問道“紐壁堅,怡和與置地虧損的如此嚴重,你身為怡和系的大班,不知道該付什么樣的責任?”
“責任我自然是有。”紐壁堅很快恢復了過來,說道“不過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追究誰的責任,而是盡全力解決置地的債務問題,只有先救活公司,才有追究責任的意義。”
“你有什么方法能夠解決置地的債務問題?”西門凱瑟克皺眉問道,這也是他比較關心的問題,畢竟如果趕走了紐壁堅,他接下來就得面對這接近200億的巨額債務。
紐壁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等了片刻,會場稍微安靜了一些后,說道“各位股東,如今置地面臨的債務問題已經威脅到公司的正常運營,所以我希望,今天能通過一次增股融資,讓怡和以及置地都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走出這場困境。”
“我不同意。”西門凱瑟克立刻否決道,同時心中不由得暗罵,還以為這家伙能想出什么好方法,結果居然是想再次在股市上融資。
一家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危機,實際上能解決的方法很是有限,第一招就是通過銀行可以說服債權銀行降低利息或者延后還款,也可以找到另外一家銀行,長期低息的資金,以應付短期債務。
第二招就是出售資產來降低債務但這一招置地根本行不通,如果出售了旗下的物業,那置地也就不叫置地了。
而其他的方法就是通過一些渠道再進行融資,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