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逸疏要做什么,顧清儀雖然不能猜到十成十,卻也有七分,怕是要借力打力,祁縣的縣令膽小,緊閉城門不出。
但是若是有朝廷詔令呢?
不迎戰那就是違背朝廷命令,就可以正大光明把他換了。
如果換作她的話,肯定不能在這樣危險的形勢下,就在眼跟前放個怕死無能的人。
這些事情都有阿兄去操持,顧清儀最要緊的就是盯著塢堡的工事,洪茂這次交易帶回來不少糧食,這讓顧清儀心里的壓力又松緩了些。
只要胡人打不到晉陽,銅鞮,鶻州就還是安穩的。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鎧甲。
行軍打仗不能穿一身布衣就沖上去,那死亡率就非常高了,為了保護將士安全才有了鎧甲。
現在比較流行穿筩袖鎧、黑光甲、明光甲、兩當鎧、鎖凱等甲胄。
不說別的,就說筩袖鎧在南史中記載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一石一百二十斤,二十五石多少斤?
三千斤。
筩袖鎧堅硬無比,據說是用百煉鋼制造。據記載百煉鋼最早出現在東漢,春秋時期就有了煉鋼技術。
將發明的鑄鐵脫碳鋼、鈔鋼和薄鋼片反復折疊鍛打的百煉鋼技術,即便是現在農村地區還在使用這種辦法。
用這種鋼制造鎧甲,無疑要比鐵甲精良,就是太費功夫了。
從質量看,筩袖鎧無疑很優秀,但是從時間看這一項就得暫時取消。
除了時間成本之外,顧清儀還缺少精鐵,塢堡是有鐵,但是顧家又沒有鐵礦,鐵這個東西全靠買,數量上自然會受限制。
主要是大晉限制鐵的銷售,便是要買也得偷摸著買,所以很麻煩。
沒有路咱就另開辟一條路,畢竟除了鐵甲鋼甲之外,還有一種紙甲世人很少知。
紙這種東西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十分脆弱的,一戳就破,但是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智慧精于制造的前輩,就有人發明了紙甲。
有典籍記載紙甲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但是真正的用于武裝軍隊卻是從唐朝開始。
《唐六典》中就明確詳盡的記述了唐朝十三種常見的鎧甲,而紙甲就赫然名列其中。
“襞紙為甲,而勁矢不可透。”
能夠抵擋勁矢的射擊,可以看出紙甲的防御性能還是非常優秀的。
宋朝時朝廷就曾專門打造三萬副紙甲用于更新北方邊境部隊的軍隊裝備,可見紙甲的可用性已經比得上鐵甲,作為正常軍用替換物資,那必須得質量過硬。
不然士兵們穿著上戰場,那不是白白送人頭嗎?
顧清儀腦子里雜七雜八的東西太多了,從角落里拖出這段紙甲的記憶,還是曾經跟著朋友參觀博物館時被她強行灌輸的知識。
紙甲的優點很多,第一就是比鐵甲更為輕便,打起仗來盯著幾十斤的鐵甲能跟穿著幾斤紙甲的人進行長時間的比拼嗎?
體力的消耗,有時候也是制勝的關鍵。
再有一個非常重要,尤其是對于現在的顧清儀來講那就是省錢。
要特別感謝愛科普的嘮叨好友,曾經的嘮叨倒成了她現在的救命稻草,如果知道有一天會穿越,這樣的朋友就該多交兩個。
多多益善。
紙甲的工藝還真的沒多少科技含量,主要原料就是普通的紙張和布料,先將紙張與少量的布料折疊到一定的厚度,然后用錘夯實。如此往復之后,最終制成三寸左右的厚度,再通過裁剪與拼接,從而得到堅固的鎧甲。這種鎧甲可以抵擋弓箭、勁矢,據說浸過水后連火銃都能抵擋一二。
紙,不缺,她有紙坊。
布也不缺,她有染坊。
裁剪拼接的繡娘也不缺,她有繡坊!
什么叫天秀之子?她就是!
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