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顧母有些擔心的看著女兒,“你不要因為裴氏而妄動,被人捉到把柄反而不妙。”
“您想哪兒去了,我只是希望阿母與嫂嫂回了晉陽,沒事的時候便可多開開宴會,將惠康現在的形勢說與別人聽。并州已推廣庠序,其他州縣自然也會效仿,尤其是河東自詡為耕讀之地,想來百姓一定一心向學。”
顧母還有些不明白,但是李明英一下子懂了,拍手一笑,就道:“好主意,河東與并州相連,若是并州的孩子有書可讀,但是河東沒有,一日兩日看不出如何,但是一月一年呢?”
人心不是不能撼動的,清清這是想要動河東的根基。
“只是以庠序為由怕是還不夠。”
“嫂嫂說的是,所以我想著將并州的工坊做大,不只是鶻州有,完全可以輻射全州。匠戶們的手藝是祖傳不輕易外教,但是我們可以請朝廷匠作署的官員下去給大家開課授藝。”
李明英眼睛一亮,“如此一來并州百姓蒸蒸日上,河東的百姓自然就心動了。”
百姓一旦齊心鬧起來,河東裴必然根基受損。
民心這個東西端看握在誰手里,在裴家手里,那就是百姓官員一心,河東堅若磐石。
可要是河東的民心被并州帶偏了呢?河東百姓與裴氏離心,裴氏要想在河東繼續呼風喚雨,必然受到阻撓。
李明英比婆母懂政治,立刻明白這里頭的關鍵之處,看著輕輕說道:“只并州還不行,我寫信回李家,請李家與我們聯手,如此便大有可為。”
顧清儀沒想到嫂嫂會愿意請李家幫忙出手,就忙說道:“那就謝謝嫂嫂了。”
李明英笑,“一家人何必這樣客氣,前兩天我收到家里的來信,族長知道并州推行的新政紅紅火火,問我能不能拿到安定用,我想著這總歸不是壞事,阿父與你阿兄覺得可試一試,正商議此事呢。”
顧清儀沒想到李家族長這樣跟得上潮流,不僅政治嗅覺靈敏,人家還會做人。
“照搬怕是有誤,凡事因地制宜,若是大家都同意,嫂嫂便可做主了。”顧清儀就道。
李明英深以為然,“我跟你阿兄回并州后打算去安定走一趟。”
“那就辛苦嫂嫂了。”顧清儀其實聽出來了,李家這是打算投靠新帝,借著她的口給宋封禹遞個話。
不得不說李族長真的是聰明人,一早就看出宋封禹可不是小皇帝好說話,若是作為第一批跟著皇帝干的人,想來安定郡的動蕩會是最小,獲利自然最大。
人老成精,不外如是。
李明英聽到清清這樣贊同,心里松口氣,她自然希望娘家越來越好,也希望娘家與婆家和睦相處,不然她這個做人女兒與媳婦的夾在中間真是要命了。
一家人吃了頓飯,前頭顧父也給新上任的女婿兼直屬上司匯報工作,以及問詢并州接下來的安排。
顧逸疏在一旁陪坐,偶爾也會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宋封禹在并州待過一段時間,對那邊也還算是了解,兩邊說起話來自然輕松的多。
如今并州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已經領先一步,照宋封禹的意思自然是把并州再提一步,實力再強勁一些,再加上陛下岳家這層身份,并州實力強橫增長,自然就能替他震懾周圍州郡。
并州強大兵強馬壯,周遭司州、益州,以及諸郡自然不敢輕易鬧事,畢竟并州顧家與陛下聯姻,利益一致,槍口對外,沒有絕對的實力能打得過并州,他們就不敢翻出大浪花來。
至于其他的小打小鬧,宋封禹自然也不放在心上。
并州一帶一旦安穩下來,宋封禹自然就能騰出手做別的。
顧家本就是開國郡公,先帝時貶謫將開國二字去掉,如今陛下娶了皇后之后,開國二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