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南匈奴這邊的士卒已經達到上萬人。
其中五千都是新入伍的,有少許是降軍里面的士卒。
讓于夫羅無奈的是,自己麾下有不少士卒信奉太平教,甚至少數匈奴人也開始信奉。
又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畢竟這就相當于和白波軍撕破臉皮。
局勢的發展,讓于夫羅等人也不得不開始研究太平經。
不僅僅是慢慢對這個經書好奇,更多是打算從內部攻破太平經對他們軍隊的文化滲透。
比如說,在太平教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新的宗教什么的……當然不是長生天,這時代的胡人信奉的是帝俊。
帝俊屬于祖神(祖先神),不過也可以和道家扯上關系,再配合太平經,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宗教,問題不大。
大軍抵達阜城的時候,趙云也帶著數百人回來,其中近百人帶自帶馬匹過來。
他回鄉一趟,與父親和鄉人聊了聊在泰山的見聞,然后硬著頭皮說自己已經投入太平教麾下這件事情。本來以為迎接他的是謾罵和職責,實際沒有。
下面的的年輕人依然崇拜著他,反而大人這邊露出欣慰的笑容。
大概是覺得,趙云經過這一次,是真正的長大了,看待這個世界已經不再那么稚嫩和意氣用事。
真定趙氏拿出八成以上的族產,湊了五百士卒,配上百匹戰馬,這是趙云的‘投名狀’。
“你小子可以啊!”管亥來到趙云面前,“趙氏之前才出錢出糧,現在看情況,怕是把家底都拿出來了!”
“那是族人們抬愛……”這一次回去,對趙云來說也是感觸良多。隨即讓開一個身位,把身邊一人引薦過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老友夏侯蘭,他的才華不下于我!”
“趙兄謬贊了,要說武藝,我可不如你。”夏侯蘭笑了笑說道。就有那么點凡爾賽的意思,感覺言下之意,就是其他方面趙云都不如他一樣。
郭太知道趙云的本事,他那么介紹夏侯蘭,自然也好奇了解一下他的能耐。
權衡一番,考慮到他精于律令這點,安排到楊俊麾下擔任軍正。
楊俊本身兼任軍正,夏侯蘭安排過來,就校驗一番,發現可以,就任命他為軍正。
不過他本身,依然負責這種事,算夏侯蘭的上司。
夏侯蘭也不在意楊俊年紀比自己小,只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軍正不負責統兵作戰,本身權力卻不小,且非親信無法擔任,入伙就是軍正,還是很滿意的。
夏侯蘭和趙云是發小,原本卻不太認可趙云的想法,認為他太理想化了。
誰知道這次回來,趙云似乎換了個人,至少在他看來成熟不少,他也很欣慰。
“阜城什么情況?”郭太沒有在夏侯蘭和趙云這邊耽誤太久,他更關心的是阜城的態度。
到底是乖乖開城投降,還是非要打一場。
要說這豪強,有能力就建造塢堡自己防御,沒能力的就躲到城里面的宅子里。
自然而然的,錢糧什么的,可能也運輸到了里面。
這個時候想要得到這些豪強的錢糧,那么只能把城池打下來,才能做到。
“在猶豫,估計是意見沒有統一。開門擔心我們會屠城,不開門擔心我們會一怒之下屠城……還有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官位,舍不得自己的錢糧……人心,本來如此。”楊俊隨口說道,若只是聽他語氣,還以為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郭太也不太明白,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說話就那么深沉,一副過來人的感覺。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告訴他們,若是不投降的話,那么我們立刻攻城。城破之日,雞犬不留!”郭太當即表態。既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