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段同學的日子過得舒適而又規律,不是在書房里看書,就是在花園里看書。
也是因為對這個時代的恐懼,因為知道想做的事的意義,及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后果,兩個原本都是急性子的年輕人,都把一句話牢牢的記在心里每臨大事有靜氣。
也再三告誡對方,越是重大的事,越是要慢著做。
要是他們在21世紀的爸媽,知道了他們的現狀,一定會感概萬分,誰能料到這兩個不省心的娃,竟然會在短短的幾天內,就能有如此大的進步?
這倒不是他們都特別優秀,公允的說,他們也不過是同齡人的平均水平而已。
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改變,他們這匪夷所思,一度連咬自己手臂都無法確定是不是真的遭遇,是促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的主要原因。
現實大環境總體的險惡,也迫使他們不得不小心謹慎。
當然,也不得不說,他們能這么沉得住氣,這么小心謹慎,就沒有其它原因。
比如說,因為心虛沒底,所以才沒有馬上有所動作;或者說,就像在以前早上起床時,五分鐘、十分鐘的往后拖,做事時,上午拖下午,下午拖晚上,晚上拖明天的拖延癥……
這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總之,段譽同學這些天規矩得很,每天除了按規矩去皇帝老子皇后老娘那膩歪一陣子,整天就宅在東宮里,不是看書,就是做筆記——那實際上是在寫書。
段易長這個護衛統領,就扮起了鴻雁的角色,每天在皇宮和國師府之間往返,替他們倆傳信。
信上交流的,主要是他們對情勢的交流,大理國的狀況、宋朝的狀況、雙方能記得起來的和當前有關的歷史上的事、對計劃的細節的完善等等。
當然,也少不了家長里短的瑣事,諸如今天吃了什么新鮮玩意兒,見了什么稀奇,家里有什么事等——隨著他們越融入,對未知和不確定的未來的恐懼,好像在逐日減輕,或者說,一些時候,他們刻意的不去想那些會給自己帶來巨大壓力的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兩位都已經躋身貴族的家伙來說,他們所接觸到的一切,如吃穿住行等,都讓他們非常新奇。
于是在段易長小心翼翼的傳遞的信件中,有時就不免通篇都是各種完沒有意義的生活瑣事,如昨晚做了什么夢,今早吃了什么東西,中午又吃了什么,見了什么人,那人什么樣等等這些沒什么油鹽的事——這像極了正在談戀愛的男女煲電話粥。
而他們,其實也都挺享受這樣的過程,重溫當年的甜蜜往事,或者是在另一個高度,重談一次戀愛,還真是不錯的體驗。
當然,正事也有談,有收獲的也有不少。
如段譽同學在綜合了自己看到的一些宋朝的資料后推斷,宋微宗上位這樣讓他們憂慮的事,好像用不了幾年。
他在一些文卷中,看到了一個人,“端王趙佶”——好歹他知道宋微宗叫趙佶。
而此時宋朝的皇帝,是他并不熟悉的趙煦,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苦命的皇帝,11年前,就是在宋神宗逝世的那一年就登基,然而直到年前,高太后去世后才終于親政。
更命苦的是,他此時還沒有一個兒子,看來應該也不會有兒子,因為段同學知道,他之后繼位的是宋徽宗。
雖然趙煦現在還挺年輕,不過19歲,但趙佶卻比段同學還要大上一歲,已經14歲——在這個年代,14歲,已經不小了。
他不記得是在書里還是影視作品里晃過一眼,趙佶應該是在20歲之前就做了皇帝,這樣倒推回來,他當皇帝,也就是接下來五六年的事……
一想起這個,他就輕松不起來。
要做的事太多,還都不容易,他拿著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