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御書房退出來的李永和,很擔心自己剛才有沒有在君前失儀。
就是現在,他也要努力控制自己,不然,也很有可能會讓跟著的幾個內侍看笑話。
讀書人,講究的就是穩重,但,穩重,那還真要分時候。
一如黃昊所說,皇上對他果然是多有封賞,除把他夫人的誥命升了兩品并擢升他長子之外,他正式由通海郡演覽升為演習(都督下屬府郡正職為演習,副職為演覽)。
要知道,自他到通海上任演覽,前后不過才半年時間而已,這就升了一級,正式成為都督之下大府一級的軍府長官,這無疑創下了一個升遷最快的記錄。
升了這一級,這不但意味著,他已經正式步入高官的行列,已經有了謀求進入中樞的資格,同時,他也正式由一個只負責民政的文官,成為一個軍務民政兩手抓的真正實權人物。
結合國內的局勢,能同時涉足軍務,這一步,可謂非常關鍵。
而上馬治軍,下馬安民,這不正是他們這些讀書人的夙愿嗎?
得償夙愿,這是任何人都會高興得穩重不起來的事。
這還不說,他眼角余光又朝旁邊掃了一下,唔,好晃眼!
旁邊內侍用銀盤托著的,是老師黃昊也有些眼熱的錦袍金帶。
錦袍金帶,循例只有正一品的高官才有資格獲賜,且每年能獲得這樣賞賜得,最多也不過人而已,有的年份,甚至都無人獲賜,因此這是朝中所有官員都眼熱的莫大榮耀。
李永和記得清楚,老師也是在上月初觀音市開市的時候才被賜一套,當時自己還送了重禮慶賀,沒想到一個月不到,自己竟然也被賜了一套。
這樣一來,在整個通海都督,除了大都督段明政之外,他是第二個被賜紫袍金帶的人。
饒是養氣功夫了得,在這樣出格的封賞面前,李永和也忍不住有些想飄。
他此時也知道了,不但真如老師黃昊所說,太子對他格外青睞,更是知道,正是太子對他作為的高度評價,他才能得到這樣出格的封賞。
此時,昨晚還讓他糾結的那個問題,他已經有了答案,只要太子出言招攬,那沒得說,自己一定要加入東宮。
這次陛見,皇上還好,其它的幾位大人,在議事之時,經常笑著說“若是太子,當如何如何”之類的,顯見他們對太子都非常認同,一致覺得,像通海都督所做的一些事,如果讓太子去運籌,效果一定會更好。
這讓李永和覺得,自己昨晚拿不定主意的主要原因,真的有些可笑。
這樣的太子,絕不可能只是安安穩穩的等著將來登上皇位,跟在太子身邊,自己的作為,一定比呆在通海要大。
從諸位大人對太子的態度推測,很可能,跟在太子身邊,自己的作為是要大得多,大很多。
他忍不住加快了腳步。
…………
得到通傳,段譽走到書房門口,正迎上準備行禮的李永和“李大人,免禮免禮,快請進,”
“下官見過太子殿下,”李永和稍稍打量了至少半年沒見的段譽一眼,便感覺現在的太子,和自己印象中的太子,真有天壤之別。
印象中的太子,是個溫和守禮,非常內斂的少年人,但眼前的太子,眼睛非常亮,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洋溢著、散發著熱力,那是讓對前途再灰心再渺茫的人,都會為之振奮的熱力。
李永和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好像跟在現在的太子身邊,就一定能做成大事,做成很多人想也不敢想的大事一樣。
他因此也明顯感覺到了東宮和御書房里的不同,如果用人來作比,御書房就是一個穩重、循規蹈矩的中年人,雖然堅定,雖然努力,但卻時有力乏之嫌;而東